治疗:
1.抗病毒治疗
(1)
阿昔洛韦对单纯疱疹的疗效甚佳,而对
水痘-
带状疱疹的敏感性则较低,在发病3v4天内使用,则效果尚好,除口服外(见上节),可行静脉缓注,每5v12小时1次,每次250mg,5天为1疗程。
(2)
阿糖腺苷(Vira-A)和
阿糖胞苷(Ara-C)能阻止病毒DNA合成而干扰其复制。在发病1周内给药。能阻止新发水疱,缩短
疼痛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主要用于耉年体弱患者,但应注意本药对肝及骨髓的损害作用。Vira-A用量为10mg/(kg·d),Ara-C为1.5mg/(kg·d),均加入5%
葡萄糖液1000ml中静脉滴注,连用5天。
(3)
干扰素(interferon)每天100万v300万u。肌内注射,能干预病毒基本粒子的复制过程阻止其增殖。对耉年病人及重症患者有较好疗效。
2.免疫增强治疗
(1)
转移因子:2v4ml腋下区或腹股沟区皮下注射,能迅速中止新水疱出现,缓解
疼痛,使
炎症反应逐渐消退。必要时在24v48h内再注射1次。
(2)
西咪替丁(甲氰咪胍):800mg/d,分4次口服。本品作为
组胺H2受体拮抗剂发挥作用。拮抗T抑制细胞产生
组胺诱发抑制因子,从而增强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
(3)正常
人免疫球蛋白:0.6v1.2mg/(kg·d),肌内注射,2次/周。
3.抗菌、消炎、镇痛治疗
(2)早期使用短疗程小剂量
泼尼松(30mg/d),可降低宿主炎性反应,减少组织损伤,尤其对防止持久性
脑神经麻痹和严重的
眼部疾患有积极意义。但不能用于有严重的并发症者,如广泛的病毒
感染播散,严重的结核或细菌
感染扩散;也不能用于有禁忌证者,如
高血压、
糖尿病、
胃十二指肠溃疡等。使用
泼尼松时应与抗病毒药物(如
干扰素)并用。
(4)镇痛剂(如
水杨酸类药)及1 target=_blank>维生素B
1内服;12 target=_blank>维生素B
12 0.15mg,肌内注射,1次/d,及维生素E 100mg,1次/d,口服,可防止或缓解神经痛。
卡马西平每片0.1g,初时每次服半片,逐渐增至3次/d,每次1片,止痛效果明显。但应注意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皮疹及肝功能变化等。神经痛后遗症还可注射脑垂体后叶激素,每次5v10u,隔天1次,连用2v3次,但孕妇及
高血压者禁用。
4.局部治疗
(1)口内黏膜病损:若有糜烂溃疡,可用消毒防腐类药物含漱、涂布,如2%v2.5%
四环素液、0.1%v0.2%
氯己定或0.1%
高锰酸钾液含漱;5%
金霉素
甘油糊剂或中药西瓜霜,
锡类散局部涂搽,撒布,0.1%
碘苷液涂布,具有抗病毒作用。
(2)口周和颌面部
皮肤病损:疱疹或溃破有渗出者,用纱布浸消毒防腐药水湿敷,可减少渗出,促进
炎症消退,待无渗出并结痂后可涂少量酞丁胺霜或
利福平涂剂,后者含
利福平1g,
泼尼松0.4g,维生素E 1ml及适量的涂膜基质,用棉签或软毛刷将本品涂于患处
皮肤,迅速形成薄膜,1v2次/d。
利福平分子内含有活性腙基,能选择性地抑制病原体DNA聚合酶的活性,从而干扰其合成,达到抑制病毒的目的;
泼尼松有抗炎作用,薄膜剂可保护
皮肤,避免局部刺激,防止继发
感染。
5.中医中药治疗
(1)内治:肝经实火之
带状疱疹,应泻火平肝。可用龙胆泻肝汤(龙胆草、车前子、木通、栀子、泽泻、柴胡、当归、
黄芩、生地、甘草)加金银花、菊花。耉年体弱或兼有慢性疾病者,证见畏寒乏力、疱疹晦暗下陷,舌苔白腻,脉濡细者,则用龙胆泻肝汤加黄芪、党参、桂枝。实验证明,本方能增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促进
淋巴细胞转化,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2)针刺:
针刺疗法可增强人体的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并有较好的止痛作用。
主要选取曲池、合谷、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太冲等,据认为有清肝泻火的功能。三叉神经
带状疱疹还应配合局部的穴位。手法一般用泻法,每次留针30min,针刺后24v48h可收到止痛的效果。也有报道用
聚肌胞、1 target=_blank>维生素B
1、12 target=_blank>维生素B
12等作穴位封闭,每隔1v2天进行1次。
6.
物理疗法 微波、毫米波、氦氖激光、紫外光的局部照射,神经节部位照射或穴位照射,据称均有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其中紫外光照射的效果较好,可减轻
疼痛和促使
炎症渗出物的吸收,加快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