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中毒 ( pediatric acute toxication )
别名: 小儿急性中毒;pediatric acute intoxication;pediatric acute poisoning;pediatric acute toxicity;小儿急性毒力中毒;小儿急性毒性
解释 收起

概述:毒物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以各种形式和剂量作用于人体,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生物学反应和病理变化,导致机体功能严重损害,甚至危及生命的物质,包括化学品、药物、植物和气体等。毒物进入人体后,在体内与体液、组织相互作用后可引起一系列 中毒症状表现,组织代谢和器官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导致病孩死亡或终身残疾。因摄入毒物而产生的一系列危及生命的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症状称为 中毒。摄入毒物后数小时至数天内出现 中毒表现者称为 急性中毒。     凡能引起 中毒的物质均被视为毒物。毒物的范围很广。一些毒物对人体有剧烈毒性,如氰化物、有机磷等。另一些毒物则在一定条件下才具备毒性,如食物、药物、维生素、氧等。这些毒物在平时不具备毒物特性,而在过量应用或与其他物质作用后才产生毒性。     急性中毒是儿科的常见急症之一,儿童以食入 中毒最多见,年龄多见于1v5岁。由于年幼儿有一定的活动能力,但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不足,对某些毒物和药物的危害缺乏认识,因此 中毒发生率在此年龄组较高。文献报道中,年龄小于5岁的 中毒群体虽发病率较高,但大多属于无意 中毒,其摄入的 中毒物质剂量不大、毒物种类单一,其病死率低于青少年患者,而青少年患者有相当部分在存在精神 抑郁或心理障碍情况下自伤性服毒,其服毒剂量通常较大,病死率相对较高。小儿发生 中毒后被送至医院时,经常会遇到病孩家长不能准确提供毒物种类及毒物摄入量的病史,以致无针对的解毒措施,可在短时间内导致病孩死亡。因此,在遇到 急性中毒时,家长应尽可能提供毒物;另外即使对于可疑 中毒者,亦应及早给予治疗处理,争取抢救时间,避免 中毒进一步加重,降低和减少病死率及后遗症。

1 临床表现 展开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展开
3 流行病学 展开
4 实验检查 展开
5 辅助检查 展开
6 诊断要点 展开
7 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
8 预防 展开
9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10 并发症 展开
11 病程和预后 展开
12 相关课件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