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横纹
肌肉瘤的治疗需要多学科联合进行,包括外科手术、放疗和
化疗。只有在诊断明确后才能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1.外科手术 无论是初次手术还是再次手术均应彻底切除原发
肿瘤和周围一定范围的未被侵袭的组织,但是手术必须同时考虑到美容和保护器官功能,大块组织或器官的切除在横纹
肌肉瘤的治疗中不再具有价值。先做活检再行辅助治疗,使
肿瘤缩小再做手术比将
肿瘤部分切除效果好。
(1)活检:以开放手术方法进行比较可靠,针刺或细针穿刺的办法只在比较安全的情况下才考虑。
肿瘤组织要足够多,一定要取
淋巴结做病理以明确有否转移。如果没有完全切除睾丸旁
肿瘤,则要取腹膜后
淋巴结活检。头颈部
肿瘤如果无临床症可不做
淋巴结活检。四肢的横纹
肌肉瘤则必须行局部
淋巴结评估,因为这将决定放疗的范围。
(2)再切除术:如果首次手术有大体或镜下的
肿瘤组织残留,或者术中难以确定周围是否侵袭,那么有必要在辅助治疗实施前再度手术,此为再切除术。Hays的研究表明,四肢和躯干的镜下残余
肿瘤(?A级)经
肿瘤床再切除手术,可在
化疗和放疗前转为临床?级,其存活率明显高于没有经再切除术的对照组和首次手术后即为?级的病人。即使术中没有发现明显的周围组织浸润,只要术前没有估计到是恶性
肿瘤而未按其原则手术,均需行再切除术,这尤其适用于四肢和躯干的
肿瘤。
(3)二次探查手术:二次探查手术主要是针对那些对治疗反应欠佳的患儿,其目的是明确
肿瘤对治疗的真实反应情况。
影像学检查在确定患者的实际反应时并不完全可靠,ISR ?中,75%影像学上对治疗部分或没有反应的?级患儿,其病理上可呈现为完全反应或可通过切除残余
肿瘤而达到完全反应。当然,
影像学检查显示为完全反应的大多数(不是所有)病人都被第二次手术证实。对治疗显示为完全反应的患者生存率相对较高。二次探查手术对四肢和躯干部
肿瘤的治疗有益,对头颈部及?型
肿瘤患儿效果有限。
(1)
长春新碱方案:除高分级
肿瘤外,所有的病例都可采用
长春新碱方案,如加强
长春新碱和放线菌素-D方案(加强VA),或VAC冲击方案。增加多柔比星(
阿霉素)或以多柔比星(
阿霉素)代替放线菌素-D不会进一步提高生存率,而异环酰胺和
依托泊苷(足叶乙甙)联合应用可使疗效加强。
(2)晚期病人可试用:
①
卡铂、多柔比星(
阿霉素)、异环酰胺和放线菌素-D。
加强VA方案对?级或?级非腺泡型
肿瘤有效,?级存活率达85%,?级达70%;?、?级病人大多数用冲击VAC方案,50%v70%完全敏感,另外20%部分敏感。70%?级和27%?级病人有望达到5年存活。大剂量
环磷酰胺连同泌尿系保护药物
美司钠一起应用效果不错。高分级病儿经强
化疗后可进行骨髓移植,但这方面的经验还相当有限。
3.放疗 除?级非腺泡型
肿瘤或原发于阴道、子宫、外阴部的
肿瘤经二次手术已完全切除者无须放疗外,所有其他
肿瘤均需要放疗。放疗的剂量一般在40v60Gy,主要基于
肿瘤的分级和分型。镜下残留的病人90%左右经每天150v180cGy,总量41.4Gy的放疗可获得局部控制。?级的每天150v180cGy,总量50v55Gy,局部控制率达到70%v80%。?级患者,不论
肿瘤发生在何部位必须放疗。在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将放疗次数增加,可达到高效杀灭
肿瘤细胞,减少副作用的效果。IRS ?中正在试行每天两次,中间间隔6v8h,每次110cGy,总量59.4Gy的放疗方案。
(1)头颈部:随着综合治疗的应用,原发于头颈部的横纹
肌肉瘤手术范围及创伤明显减小。眶骨的局限作用使得眼眶内
肿瘤效果最好,而脑膜周围
肿瘤因为淋巴循环丰富,预后最差。
1979年Abramason的研究表明放疗加
化疗对眼眶
肿瘤是最有效的,从此不再进行眼眶内容物剜除术,其存活率可达90%。
化疗主要是
长春新碱和放线菌素-D。颈部
淋巴结转移仅3%,所以不必常规行
淋巴结活检或切除。除了眼睑部位的
肿瘤需要切除外,眼眶部位
肿瘤的手术仅限于取活检。
非眼眶、非脑膜周围的
肿瘤有浅表或深部之分,但均不侵犯脑膜。头面部浅表
肿瘤很容易早期发现并可以完整切除。深部
肿瘤常发生于
腮腺、颊黏膜、喉和口咽部,治疗上类似眼眶部
肿瘤,成活率为83%。
脑膜旁的横纹
肌肉瘤部位较隐蔽,不易诊断,预后较差。15%的患者有转移,骨质侵蚀是局部复发的标志。强化治疗可提高生存率,其包括VCA、鞘内
化疗、整个脑脊髓部的放疗等。接受强化治疗的患者无瘤生存从33%增加到57%,而局部
肿瘤失控率从28%降到6%。但最近对中枢
神经系统预防应用放疗的方案受到置疑,在IRS ?中,放疗和鞘内
化疗要根据脑膜侵袭范围、程度而定,而且大多数病人接受放疗的剂量要小于IRS?的病人。但IRS ?病人
肿瘤无进展存活率与IRS?病人相比并未下降。
对初期
化疗和放疗反应不敏感的头颈部
肿瘤患者,要慎重选择颅底手术,以期保持其器官功能和颜面美容。在有些病例中,影像学虽然发现有残余肿块,但切除的标本却未证实有
肿瘤细胞的存在。
(2)躯干:躯干部的横纹
肌肉瘤主要发生于以下3个部位:
胸壁、腹壁、脊柱旁。与四肢的
肿瘤相比,其相同点是其对其他部位敏感的同一种
化疗方案缺乏持久敏感性;不同点是该
肿瘤有较高的复发率,而
淋巴结转移较少。
①
胸壁
肿瘤:大约有50%的
胸壁
肿瘤是腺泡型横纹
肌肉瘤,其他尚有骨骼外Ewing肉瘤和未分化肉瘤也可见这种组织类型。目前不再把骨骼外Ewing肉瘤划为横纹
肌肉瘤的亚型。
胸壁横纹
肌肉瘤的外科手术要求切除
肿瘤组织至周围一定范围的正常组织。如果早期切除困难,可以先取病理活检,接受放、
化疗,其后再行切除可使局部
肿瘤得到控制,提高存活率。
IRS?和?的76名
胸壁
肿瘤患者,平均诊断年龄为8.5岁,40%为腺泡型,15%为?级,20%为?级,40%为?级,25%为?级。70%的患者对治疗完全敏感,但半数完全敏感的患者有局部复发。总存活率为42%,其中?级是59%,?级是75%,?级是44%,?级是0。影响存活率的因素:临床分级,
肿瘤大于5cm,局部复发以及远处复发。
③脊柱旁
肿瘤:可表现出急性神经压迫症状,需急诊手术减压。0rtega对IRS?和?的56个脊柱旁横纹
肌肉瘤的患者做过总结,大部分发生在腰部和胸腰部,
肿瘤直径大于5cm,为未分化型和腺泡型。存活率与
肿瘤的类型、部位及完全切除与否无关。80%可缓解,但46%相继复发。各级之间的存活率没有明显差异,分别是:?型50%,?型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