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对因治疗是任何疾病治疗的最佳方法。在
干眼的治疗中,发现引起
干眼的原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无疑是
干眼治疗的关键。如全身疾病引起者,应会同相应专科共同对原发病进行治疗。某些
干眼的发生和加重与生活和工作环境有关,如长期在空调环境内工作、经常使用电脑或夜间驾车等,在这些情况下睑裂暴露面积增大、瞬目频率减少,泪液蒸发增加使亚临床的
干眼患者可能会出现
干眼症状。因此应积极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长期全身应用某些药物:如镇静剂、解痉药、减充血剂等也可引起
干眼,应及时停用这些药物。由
眼部化妆品引起者,则应停止在睑缘附近使用化妆品,并用棉棒拭去睑缘的化妆品及睑板腺油脂。此外,吸烟、游泳、长期使用多种眼药也会引起
干眼,应予以注意。然而由于引起
干眼的原因十分复杂,许多患者常难以发现病因。而一些全身病引起者,其全身治疗往往效果不佳,对于这些
干眼患者,缓解
干眼症状则是其治疗的重要目标。
1.水液性泪液不足性
干眼 水液性泪液不足性
干眼主要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泪膜中水液层缺乏而引起的
干眼。对此类患者治疗的主要方法为:
①泪液成分的替代治疗,主要为补充
人工泪液;
②保存泪液;
③刺激泪液分泌;
④抗炎及免疫抑制;
⑤性激素治疗;
⑥与Sjögren?s综合征相关疾病的治疗。
(1)泪液成分的替代治疗:
①
人工泪液:目前我国有各种
人工泪液,这些包括泪然(Tears Nature ?),怡然(Isopto Tears),潇莱威(Celluvisc),瑞新(Refreshion),利奎芬(Liquifilm Tears),诺沛凝胶(Hypo Fears Gel),唯地息凝胶(Vidisk Gel),爱丽0.1眼液(Hialid),润舒
滴眼液,正大维他
滴眼液等。面对众多品种的人工
泪液,临床医生在选择时应熟悉每一种药物的成分、含量、作用机制、
优缺点及价格。应该说没有一种
人工泪液是完美的,每一种
人工泪液都有其特点,有的黏稠度高,保湿性能好,有的能促进
角膜上皮修复,有的可逆转上皮细胞的鳞状化生,有的则不含保存剂等等。而每一位
干眼症患者的病因、严重程度、眼表面损害情况及经济条件等都不同。只有根据每一位
干眼症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
人工泪液的种类,才能够得到预期的疗效。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不应认为
人工泪液滴的次数越多越好。实际上,1天最好不要超过6次,因为过频的滴用眼药会将正常的泪膜完全冲走,相反会加快泪液的蒸发。眼膏的应用:除了重症
干眼出现暴露性
角膜溃疡以外,一般不主张使用眼膏,因为眼膏的赋形剂凡士林或羊毛脂黏在
角膜表面均可导致视矇。
②自家血清:自家血清也是一种
人工泪液,理论上说其可能是最好的
人工泪液,但由于其
制备的复杂和来源的限制,自家血清应用较少。研究表明,在重症
干眼,如Sjögren综合征,
人工泪液类药物治疗仍以自家血清疗效最佳,可能与其所含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如EGF、VitA、TGF-?、
纤维连接蛋白等)有关。
③手术治疗:20世纪50年代Filatoy提出移植
腮腺管至结膜囊内治疗
干眼症,但由于
腮腺分泌液的成分与泪液相差较大,目前基本已很少开展。近年的研究表明,颌下腺成分更接近生理泪液,且含
表皮生长因子,亦无进餐时泪溢现象,因而对重症
干眼症患者可进行自体游离颌下腺移植。Geerling对移植2年后的病例进行研究,发现自体游离颌下腺移植的远期效果十分理想。Wenkel对严重
眼表疾病(化学伤、热烧伤或全身黏膜性疾病)所导致的严重黏蛋白缺乏患者实施自体鼻黏膜移植,术后的跟踪观察发现,10年后眼表面仍存在功能性杯状细胞。此外有学者尝试母体结膜移植治疗较严重的结膜干燥症,有一定疗效。
(2)保存泪液:
①硅胶眼罩及湿房镜:提供一密闭环境,目的在于减少眼表面的空气流动,减少眼表面泪液的蒸发以达到保存泪液的目的,对于
干眼症以及
角膜暴露患者十分有效,某些
干眼症患者配戴湿房镜后甚至可以停用
人工泪液。但长期配戴硅胶眼罩在
皮肤易过敏,患者常不能耐受。
②绷带
角膜接触镜(治疗性
角膜接触镜,浸水软镜):对轻症
干眼症患者,配戴绷带
角膜接触镜配合
人工泪液可受到良好疗效,尤其伴有丝状
角膜炎的患者,但使用时需保持软镜的湿润状态。在重症
干眼不宜配戴绷带
角膜接触镜,在此类患者,戴镜5v10min后,镜片即干燥、脱落。
③泪小点栓子及泪小点封闭:泪小点栓子临时性地阻塞泪小点,使泪液的排出减慢,从而起到保存泪液的作用。制作泪小点栓子的材料主要有
胶原(collagen lacrimal plug)和硅胶(silicon lacrimal plug),前者易被吸收,多在10v14天内溶解吸收;后者不可吸收。在植入永久性泪小点栓子前应先试用临时性泪小点栓子,无泪溢后才可放入永久性泪小点栓子。对于较严重的
干眼症患者在试用泪小点栓子无泪溢后可考虑行永久性泪小点封闭术。封闭的方法可采用热烧灼、手术切除等。应用氩激光进行封闭虽然较为安全,但效果不如热烧灼。
(3)增加泪液分泌:
①溴苄环己胺(必嗽平,bromhexine):有学者报道口服或局部应用溴苄环己胺治疗SS,口服剂量为每次16mg,3次/d,连续服2v3个月,但疗效评价不一。
②
毛果芸香碱(pilocarpine)和
新斯的明(neostigmine):泪液分泌受自主神经支配,而
毛果芸香碱和
新斯的明为拟胆碱能药,可促进腺体分泌。早期有人应用低浓度
毛果芸香碱滴入口内,以刺激泪液产生。因副作用较大,目前在临床较少应用。
③促进泪腺分泌药物:动物实验发现动脉内注射某些有生物活性的肽类可刺激主泪腺的分泌。其作用直接通过环
腺苷酸(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依赖机制,即增加主泪腺腺泡细胞内cAMP水平,以增加其活性和蛋白分泌。而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可通过抑制细胞内cAMP的降解而间接增加cAMP水平。近期的研究发现局部应用3.0mmol/L的3-异乙酸-1-甲基黄嘌呤(3-isobutyl-1-methylxanthine,IBMX)(一种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可通过增加细胞内cAMP或cGMP(环鸟苷酸)的水平而刺激副泪腺的泪液分泌,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临床在
干眼症患者应用4周后可明显降低患者泪液的渗透压。
④刺激黏蛋白分泌的药物:研究发现在结膜细胞表面存在一种P
2Y
2嘌呤能受体,与人类肺内的嘌呤能受体相似。在体内和离体的实验表明,刺激结膜细胞表面此类嘌呤能受体可促进黏蛋白分泌及增加Cl
-在结膜细胞上皮的转运。此类药物正进行临床前期试验。
(4)抗炎和免疫抑制剂:眼表面的免疫反应和
炎症是影响
干眼病情的十分重要的因素。研究发现SS和非SS-KCS患者的泪腺、结膜活检标本内、泪液及眼表面印迹
细胞学检查均发现有
炎症细胞浸润(CD3阳性细胞)及
炎症反应标志物(如IL-6、HLA-DR、ICAM-1)的表达,
炎症反应与
干眼的程度呈正相关,SS最为严重。因此,抗炎和免疫调节(免疫抑制)治疗已成为近年来
干眼治疗的重要措施。其中关于环孢霉素A的研究最多。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