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
1.患病趋势 耉年
冠心病
心绞痛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个主要的非传染性疾病。1996年全世界有700万人死于
冠心病,虽然它们只占全球死亡总数14%,但在工业化国家却已占全部死亡人数的1/3左右。在一些发展中国家,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已升高,
冠心病的发病和死亡也在逐渐增加,这是已被人们关注的重要健康问题。
冠心病的发病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及MONICA(Multinatinal monitoring of trends and determinant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研究组织规定,近些年来只以
急性心肌梗死和
冠心病猝死来计算冠脉事件的发病率。
冠心病病死率的计算除
心肌梗死、
冠心病猝死外尚包括
冠心病慢性死亡,并公认以
冠心病的病死率较为可靠,故目前世界各国均以冠脉事件来代表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
冠心病发病率或死亡率的高低。
(1)中国
冠心病发病率情况:总的说来,我国目前在国际排序中
冠心病发病率虽仍处于较低发国家行列,但我国发病率地区差异性大,在某些发达地区
冠心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并不是很低,这一点值得重视。如1997年我国公布MONICA监测结果,仍表明我国人群冠脉事件发病率和病死率低于国际水平,如以1987v1989年参加监测的17个协作单位计算,以山东男性发病率最高为108.7/10万,安徽男性仅3.3/10万。若以1987v1989和1992v1993年资料完整的12个监测计算,男性发病率?50/10万的监测区有北京、河北、内蒙古、鞍山、黑龙江和新疆;25/10万v50/10万监测区有沈阳和吉林;而南方各省市如上海、江苏、安徽、四川,除后者(14.0/10万)外,其他均在10/10万以下,表明我国
冠心病发病率存在显著的地区性差别。另外,我国近期公布的14组人群年龄25v74岁
冠心病事件显示
冠心病发病率呈北方高南方低的地区性差别;城市比农村发病率高。
(2)国外发病率情况:
冠心病发病率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别,不同国家间甚至一个国家不同地区间存在着很大差别。WHO曾公布欧洲12个国家1978年
心肌梗死发病率最高为芬兰,男性730/10万,最低为罗马尼亚150/10万;女性最高亦为芬兰160/10万,最低为保加利亚20/10万。七国研究5年随访
冠心病发病率最高仍为芬兰198/10万;最低为日本,为15v20/10万。总的说来在发达国家
冠心病发病率仍呈下降趋势。英国牛津地区MONICA登记表明,在56.88万人中首次或再发
心肌梗死按世界人口标化1994年在年龄<65岁人群中是273/10万(男)、66/10万(女),与1966v1967年相比冠脉事件发生率在30v69年龄组,男性降低33%,女性降低8%(P<0.05)。1997年报道法国3个MONICA登记中心自1985v1989年收集的30v59岁5133例和1863例男性
急性心肌梗死、冠脉事件和致死性事件发病率与职业的关系中得出,发病率和致死事件的发病率在高级职员中比较低,在雇员和蓝领工人中却较高,其发病率增高与
高血压患病率、吸烟率高有关。另一组报道,法国根据1985v1992年MONICA登记资料,在法国Bas-Rhin地区
冠心病猝死标化发病率,35v64岁人群中男性由62/10万降至48/10万(
P<0.05),女性由59/10万降至36/10万(
P<0.001)。资料还表明,
冠心病发病率随年龄而增加,男性最明显。
2.流行概况及其原因
冠心病的流行趋势在世界各国呈现不同类型,总的说来是那些经济发展成熟的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国
冠心病的病死率在下降;在中欧和东欧国家正在升高;在发展中国家,
冠心病作为主要死亡原因正在出现。另一值得注意的是经济发达的日本,
冠心病病死率并未因经济发展而上升。近年来越来越多地注意到在发达国家
冠心病多见于比较不富裕的群体。在英国和美国,较高的社会经济收入群体中
冠心病下降速度较快。1974年Preston和Nalson复查165个国家资料,表明
冠心病死亡率与总死亡率之间成相反的关系,作为
感染性疾病,死亡率下降的代价主要是心血管病和癌症的增加,而
冠心病的增加常伴随
肺癌的增加,这是由于吸烟增加的结果。另外,社会经济决定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经济与环境因素、生活方式又密切相关,它们与
冠心病之间的关系也被流行病学的研究所证实。一般说来,在工业化的国家,
冠心病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经济发展在初期时,
冠心病发病率随经济发展而上升,但在经济发展到成熟阶段时,
冠心病则呈下降趋势,并以此解释为什么心血管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会有如此大的区别,为什么
冠心病在发展过程中有的国家上升而另外一些国家则下降。
①美国:美国自20世纪40年代后
冠心病病死率持续升高,1950、1960、1968年病死率分别为259.5/10万、305.3/10万、336.5/10万,女性则为120.6/10万、137.8/10万和160.8/10万,此后由于美国重视了预防,政府部门、科研单位、社会团体做了大量的工作,先后实施了
高血压宣传活动,同时加紧了
高血压、
冠心病的二级预防,使美国
冠心病的病死率自1968年后开始下降,1976v1985年下降48%。近期资料表明美国如按50年代死亡曲线持续增长,
冠心病死亡人数预期达150万,但由于干预措施得力,到1992年实际死亡人数仅48万。但值得注意的一个动向是,1998年明尼苏达州心脏研究组报道,该组干预人群自80年代开始由于
高血压的知晓率和控制率的下降。伴随脑卒中的下降,伴随脑卒中死亡率曲线线变平坦甚至在90年代有轻度升高。这已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②欧洲发达国家:西欧
冠心病的流行趋势与美国相似。1970v1985年15年内,芬兰
冠心病病死率男性下降40%,比利时和法国下降超过30%,原联邦德国下降大于20%,英格兰、爱尔兰和威尔士下降也都大于10%。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作为国际对心血管病检出和趋势研究的合作中心,1983v1993年10年内观察得出非致死性确诊的
急性心肌梗死在所有协作中心男女两性都有明显的降低,估算自1984v1993年在15万人群中进行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登记,结果表明男性1993v1994年发病率比1978年下降28%,女性则下降23%,其中以45v64岁年龄组下降最为明显。
(2)东欧与亚洲某些地区呈上升趋势:尽管西欧、北美和澳大利亚
冠心病发病率在下降,但在欧洲的东部包括前苏联的许多地区,
冠心病发病率正以惊人的速度上升。1970v1985年15年内保加利亚男性上升60%、波兰上升38%,捷克、匈牙利和罗马尼亚上升10%v20%,女性上升幅度<20%。在亚洲经济发展较早的新加坡
冠心病的发病率接近美国和澳大利亚,其他如韩国、中国内地、香港和台湾地区致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也明显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