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机制:MPGN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与免疫学机制有关。50%v60%的MPGN患者血中出现补体C
3、C
1q及C
4降低,提示旁路途径及经典途径均被激活而导致血中补体的降低。并伴有免疫复合物的轻度增多及
冷球蛋白血症,肾小球内有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沉积。但补体的异常与疾病的关系、免疫复合物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根据各种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基底膜内和系膜区的形式及沉积的程度不同将MPGN分为3种类型。
1.?型 以内皮下及系膜区的复合物沉积为主。?型与病毒、细菌及
寄生虫感染及一些免疫复合物疾病有关(如遗传性补体缺失、SLE、混合性
冷球蛋白血症、SBE、分流性肾炎、
淋巴瘤、
血吸虫病),但常为特发性。在?型MPGN患者中33%v50%出现低补体血症,25%v30%患者C
lq、C
4及C
5降低,15%v20%的患者B因子降低。
2.?型 被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在电镜下可观察到沿着基底膜的层黏蛋白层呈均匀一致的带状沉积,此型又称为致密物沉积病(DDD),还常伴有上皮下类似驼峰样沉积物沉积。PAS染色有时可见毛细血管襻上呈条带状深染。?型主要被认为与链球菌
感染有关,由于链球菌与肾脏抗原有交叉反应,可引起抗体介导的肾损害。?型常并发血浆低C
3水平,因为部分患者血中存在补体激活物,一种自身抗体,也称致肾炎因子或C
3肾炎因子,直接抗C
3bBb,改变C
3旁路转化,通过与转化酶结合,阻止一些正常抑制因子如H因子等作用,增加了补体的活化及消耗。C
3肾炎因子在?型和?型MPGN中多见,尤其是在?型中更为常见。部分与脂质
营养不良有关。由于MPGN?型主要是基底膜的损害,如有大量的致密沉积物沉积在基底膜上,这些沉积物可以激活补体,补体被一些特殊物质如核糖酶激活,通常又可以激活旁路途径,使C
3肾炎因子继发性持续增加,而导致血中补体C
3的下降。?型MPGN中。70%的患者补体C
3和B因子降低。
3.?型 内皮下、系膜区及上皮下都有沉积物沉积。?型和?型的区别在于上皮下是否有沉积。
伴随时间的迁移,MPGN的病理改变多从增生走向明显的硬化。亚型为局灶型MPGN时,病变可移行为弥漫经典型MPGN。部分小儿或青少年,开始为弥漫性MPGN,亚型多为分叶型,之后可移行为局灶型或完全缓解。
【病因】
病因:膜增生性肾炎按其临床和实验室特点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病,见表1。
原发性膜增生性肾炎病因不明,一般认为?型为免疫复合物病;?型为免疫复合物及自身抗体性疾病,可能与遗传有关。
继发性膜增生性肾炎中混合性
冷球蛋白血症有3种亚型。?型
冷球蛋白血症是单株峰球蛋白,通常为
骨髓瘤蛋白。?型通常为单株峰IgM球蛋白结合IgG,又称抗IgG类风因子,而?型则是多株峰免疫球蛋白。?型和?型
冷球蛋白血症易发生肾损害。其病理特征为系膜细胞大量增生、白细胞尤其
单核细胞浸润、肾小球基膜增厚有双轨现象。约1/3病例有中小动脉炎,毛细血管内有微
血栓形成。MPGN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不十分明确。?型MPGN认为是免疫复合物病,由相对大的难溶的免疫复合物反复持续沉积引起。?型MPGN患者血清中也存在免疫复合物,冷球蛋白、补体异常、血清C
3持续降低。均提示免疫复合物在?型MPGN中的作用。?型MPGN患者血清中可检出C
3肾炎因子(C
3NeF),C
3NeF是C
3bB
b转化酶的自身抗体,使C
3bB
b作用加强,导致补体旁路持续激活,产生持续低补体血症和基膜
变性。所以补体代谢障碍为中心环节。
另外,?型MPGN
肾移植中常复发,可能因病人血清中存在能引起异常糖蛋白形成的物质沉积于基底膜而导致肾炎。
本病可能与遗传有关,?型MPGN患者常出现HLA-B
7。大多?型MPGN病人具有特殊B细胞同种抗原。
本病主要的病理特点为肾小球基膜增厚及系膜细胞增生,依据电子致密物的沉积部位及基膜病变特点的不同,又可将MPGN分为三型。
(一)MPGN-y
Ⅰ型
1 .光镜 最常见的组织学表现为广泛的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增厚及内皮细胞增生,系膜细胞及基质可插入基膜及内皮细胞间而形成“双轨征”。可见
冷球蛋白血症及
狼疮肾炎等继发性MPGN存在的可能,当然这些并不是真正的血栓,而是一些免疫复合物的沉积所致。少部分患者会出现新月体,但受累程度很少超过整个肾小球的50%该型中基膜增厚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系膜区及内皮下沉积的免疫复合物所继发的免疫反应所致(彩图11-1彩图~11-3)。

2 .免疫荧光 颗粒状及条带状补体C3及免疫球蛋白沿基膜呈周边性的沉积,也可见于系膜区。免疫球蛋白通常为IgG及IgM,很少出现IgA( 图11-1 )。
3 .电镜 突出表现为系膜区及内皮下有免疫复合物沉积及系膜插入现象(图11 - 2)。
.jpg)
(二)MPGN-
Ⅱ型
由于该型中可见到沿肾小球基膜断续的电子致密物条带样沉积,故该型也被称为致密物沉积病(DDD),但这些致密物的具体组成成分及性质目前尚不清楚。免疫荧光下可见到较强的补体C3呈线样或条带状沉积在毛细血管壁,而免疫球蛋白的沉积较少见(图11-3)。该病的光镜表现多样,可与
Ⅰ型相似,也可各以毛细血管壁增厚或细胞增生为主,因此,观察电镜下电子致密物沉积的位置对于该病的诊断就非常重要(彩图11-4 )。
(三)MPGN-
Ⅲ型
1 .光镜、免疫荧光 表现与
Ⅰ型基本一致。
2 .电镜 表现为上皮下大量的电子致密物的沉积,并可见到与
膜性肾病中相近的基膜钉突样表现,近年来也有部分学者将其归为
Ⅰ型中的一个亚型( 图11-4,图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