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性肾病 ( membranous glomerulopathy )
别名: 膜性肾病;membranous glomerulonephritis;mesangial glomerulonephritis;膜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小球性肾炎
解释 收起

概述: 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又称 膜性肾小球肾炎(membranous glomerulonephritis),病理特点是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下弥漫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伴基底膜弥漫增厚。临床以 肾病综合征(NS)或无症状性蛋白尿为主要表现。 膜性肾病可为原发性,亦可继发于多种疾病,见于 感染(乙、丙型 肝炎病毒)、系统性疾病(如 红斑狼疮)、药物治疗(如金、青霉胺等)以及 恶性肿瘤。该病具有病程反复、慢性迁延的特点。
    膜性肾病(membranous glomerulopathy)是一病理形态学诊断名词,其病变主要局限于肾小球基膜,以免疫复合物沿肾小球基膜外侧(上皮下)沉积,刺激基膜增殖,致使“钉突”形成、基膜增厚。迄今为止,膜性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绝大多数患者I临床上因无法明确其病因或相关疾病,而被诊断为特发性膜性肾病;膜性肾病变还可继发于全身性疾病或其他病因,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肝炎病毒感染(病毒B或C感染)、中毒(重金属)和服用某些药物(青霉胺或金盐),这类膜性肾病归属为继发性膜性肾病。由于继发性膜性肾病的相关疾病及病因往往隐匿,因此诊断特发性膜性肾病必须排除各类继发性因素。

1 临床表现 展开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展开
3 流行病学 展开
4 实验检查 展开
5 辅助检查 展开
6 诊断要点 展开
7 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
8 预防 展开
9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10 并发症 展开
11 病程和预后 展开
12 诊断依据 展开
14 相关药品 展开
15 相关症状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