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虫病 ( ancylostomiasis,hookworm disease;a hookworm disease;ancylostomiasis )
别名: 钩虫病;African cachexia;ancylostomatic infection;ancylostomiasis;dochmiasis;hookworm disease;钩虫感染;钩口线虫病;黄肿病;懒黄病
解释 收起

概述: 钩虫病(hookworm diseases)是由钩虫(hookworm)寄生人体小肠所引起的疾病,主要表现有 缺铁性贫血、肠功能紊乱、 营养不良,严重者可致 心功能不全及发育障碍。轻型患者可无症状,仅在粪便中查获钩虫卵,称钩虫 感染(ancylostomatic infection)。     本病呈全球分布,以经济卫生条件差的地区为明显,全世界钩虫 感染者约10亿人,占全球人口的1/5,但有明显症状者仅约1%。在我国,钩虫 感染为四大 寄生虫病之一,约2亿人受累。
    钩虫病(ancylostomiasis,hookworm disease)是由十二指肠钩虫(Ancylostoma duodenale)和(或)美洲钩虫(Necator americanus)寄生于人体小肠所致的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贫血、营养不良、胃肠功能失调,劳动力下降。轻者可无症状,称钩虫感染,严重贫血者可致心功能不全,儿童营养不良、发育障碍等。
病原学
    寄生于人体的钩虫主要有十二指肠钩口线虫(简称十二指肠钩虫) 和美洲板口线虫(简称美洲钩虫),雌虫较粗长,雄虫细短,尾部有交合伞。成熟十二指肠钩虫雌虫每日产卵10000个至30000个;美洲钩虫5000个至10000个。两者虫卵相似,呈椭圆形,无色透明,卵壳薄,内含2~8个颗粒状细泡。虫卵随粪便排出,在温暖、潮湿、疏松土壤中,24~48小时内发育为杆状蚴。杆状蚴经5~7天发育为丝状蚴,活动力强,可生存数周。当接触人体皮肤或黏膜时,丝状蚴侵入人体,从微血管随血流经右心至肺,穿破肺微血管进入肺泡,沿支气管上行至咽部,随吞咽活动经食管进入小肠。在小肠内形成口囊,再经3~4周发育为成虫,附着于肠黏膜,寄生在小肠上段。自幼虫侵入皮肤至成虫成熟产卵的时间一般为4~7周。钩虫成虫寿命可长达5~7年,但大多数成虫在1~2年内排出体外。
    钩虫病(a hookworm disease;ancylostomiasis)由于十二指肠钩口线虫或美洲钩口线虫(一并简称钩虫)寄生于小肠内所引起的疾病。临床上以贫血、营养不良、胃肠功能失调为主要表现,重者可致发育障碍及心功能不全。

1 临床表现 展开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展开
3 流行病学 展开
4 实验检查 展开
5 辅助检查 展开
6 诊断要点 展开
7 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
8 预防 展开
9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10 并发症 展开
11 病程和预后 展开
12 诊断标准 展开
13 疗效判断标准 展开
14 诊断依据 展开
15 相关课件 展开
16 相关药品 展开
17 相关检查 展开
18 相关症状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