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别诊断:
1.病变部位鉴别
(1)中枢性面瘫:系对侧皮质-脑桥束受损所致,因上组面肌未受累,仅表现为病变对侧下组面肌的
瘫痪,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嘴被牵向病灶对侧、鼓腮时病侧嘴角漏气。常伴有该侧的舌瘫和肢体瘫。
(2)周围性面瘫:病侧上、下组面肌同时
瘫痪为其主要临床表现,常伴有病侧外耳道和(或)耳后乳突区
疼痛和(或)压痛。上组面肌
瘫痪导致病侧额纹消失,不能抬额、蹙眉,眼睑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因眼轮匝肌
瘫痪,下眼睑外考,泪液不易流入鼻泪管而渗出眼外。下组面肌
瘫痪表现为病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嘴被牵向病灶对侧,不能撅嘴和吹口哨,鼓腮时病侧嘴角漏气。
2.少见病因鉴别
面神经麻痹的鉴别诊断有时可能是复杂的,但是要尽最大努力确定病因,在病因确定后可以采用适当的治疗方法。详细的询问病史及全面的查体,在诊断与鉴别诊断过程中非常重要。在排除
面神经麻痹的其他病因后,可诊断为
Bell麻痹。并应继续随访患者,至病情恢复或出现其他病因的新线索。
(1)Melkersson-Rosenthal综合征:在诊断复发性
面神经麻痹患者中,一定要考虑罕见的Melkersson-Rosenthal综合征。这种疾病的病因不明,包括
感染(病毒或细菌)、神经营养、过敏、免疫和遗传。此综合征的特点包括一侧或双侧面部
麻痹、慢性面部
肿胀(特别是唇部)和舌有皱褶(阴囊样舌)。患者中有家族性报道,但多数为散发病例。症状有明显的多样性。仅有一部分患者出现典型的
面神经麻痹、口面
水肿和皱襞舌(plicata 1ingua or fissured tongue)三联征。由于出现的症状不同,诊断有时很困难。
许多学者都认为本征系一遗传性疾病,但至今未得到最后证实。因此,目前人们对本征的病因有许多假说。
①细菌
感染:认为本征是细菌
感染的一种继发表现,但未得到一致的公认。另外又发现在被昆虫
咬伤时,可因昆虫的毒液引起症状。因此强调了生物
感染或外来的致病因素。
②结核学说:虽从病理组织变化上寻找到一些线索,但未获得证明。
③
结节病的部分症状学说:本征的病理组织学所见有与
结节病相类似之处,因此推测本征可能是
结节病的一部分。但据
结节病的全身症状和
淋巴结所见,可知二者并非一种疾病。
④变态反应:认为本征为
龋齿、扁桃体炎等
局部感染所致变态反应,但也未得到最后证实。
⑤义齿、
龋齿等的机械刺激:认为义齿和
龋齿的慢性刺激,可引起本征,但也未最后得到肯定。
总之,本征病因复杂,至今还没被阐明。口唇一旦
肿胀,舌亦变粗糙增厚,病情很快波及到面神经管,面神经管内的面神经
水肿,出现
面神经麻痹。
本综合征从病理组织学角度分为6型:
①类结核型;
②
结节病型;
③肉芽型;
④弥漫浸润型;
⑤
水肿型;
⑥混合型。通常类结核型、弥漫浸润型为多见。组织病理变化包括
水肿和(或)
结节病样肉芽肿。
(3)恶性
外耳道炎:某些情况下,难治性外耳道
感染可能合并一种其他全身性疾病,耉年
糖尿病患者可以出现一般常规治疗方法疗效不好的一种
感染。这种疾病首先由Chandler报道,称为恶性
外耳道炎,一般由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引起。
与其他的
外耳道炎相反,—恶性―的特征为:严重的
疼痛,脓性排出物,逐渐的侵蚀性过程,病变扩延至腮腺及颞骨。当出现
面神经麻痹时,
麻痹的程度与患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如果
感染直接侵蚀面神经,预后差。而由于
水肿或毒素吸收引起
面神经麻痹或腮腺肿大压迫面神经引起
面神经麻痹,预后比较好。
②
急性乳突炎:
急性乳突炎是乳突气房黏-骨膜、特别是乳突骨质的化脓性
炎症。好发于儿童,但2v3岁以下婴幼儿乳突才开始发育,故不发生本病。
3.病情及预后鉴别 在
面神经麻痹的鉴别诊断中,仔细地采集病史,详细地进行临床检查和必要的
电诊断及实验室检查是非常关键的,有助于明确诊断及判断
面神经损伤的程度。
(1)
麻痹的发病时间及程度:
面神经麻痹的发病时间和完全性
面神经麻痹本身不具有诊断意义。但是,发病时间和完全性
麻痹有预后意义,有助于指导诊断过程。例如,
麻痹在出生时出现,可以是发育性的,也可以是创伤性的。如是发育性的,常伴有其他的先天性异常,出生后
麻痹没有改善;如是创伤性的,常存在
其他创伤性症状,
麻痹可改善。
在正常人有创伤史,创伤后突然出现完全性
面神经麻痹,很大可能为面神经横断。而逐渐加重为完全性
面神经麻痹,可能由
肿瘤或血肿压迫面神经引起。如果
麻痹是不完全性,在发病后头2周内没有加重,
Bell麻痹或其他非
肿瘤性病变可能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