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颅内 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少见的脑血管病,主要是指静脉窦 血栓形成,而脑 静脉血栓形成较罕见,且多是由静脉窦 血栓形成延续所致。按病 变性质分为非炎性和炎性颅内 静脉血栓两大类。 颅内静脉系统包括静脉窦和脑静脉。 1.颅内主要的大的静脉窦 (1)上矢状窦:位于矢状沟内大脑镰的上缘,前方起自盲孔,向后至枕内隆凸处,其后端扩大称之窦汇,与两侧横窦相通。它接收大脑上静脉分支而来的静脉血液,也与颅骨的板障静脉以及属于颈外静脉系统的颅骨静脉相沟通。 (2)下矢状窦:位于大脑镰的下缘,走向与矢状窦走行一致,在小脑幕处直接与直窦相连接。 (3)直窦:位于大脑镰与小脑幕连接处,由大脑大静脉和下矢状窦汇合而成,向后通窦汇,它接受来自下矢状窦、小脑上静脉及大脑大静脉的血液。 (4)横窦:成对,位于小脑幕后外缘附着处的枕骨横沟内,连于窦汇与乙状窦之间。 (5)乙状窦:成对,位于枕内隆凸两侧的乙状沟内,为横窦的延续,向前内至颈静脉孔处延续为颈内静脉。 (6)海绵窦:位于蝶鞍两侧,与蝶窦之间有一薄骨板相隔,为硬脑膜两层间的不规则腔隙,似海绵状。颈内动脉和展神经在窦内穿过,在窦的外侧壁内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和上颌神经通过。海绵窦前端借眼静脉与面部浅静脉沟通,向下借卵圆孔与耄静脉丛相沟通,向后与斜坡上基底静脉丛相通,基底丛向下借椎内静脉丛与腔静脉系统相通。海绵窦血液通过岩上窦引向横窦,通过岩下窦引向颈内静脉,两侧海绵窦绕垂体沟通成环,称之环窦。 2.脑的静脉分浅深两组,两组之间相互吻合 (1)脑部浅静脉:有大脑上静脉、中静脉及下静脉,收集皮质及皮质下静脉血。大脑上静脉流入上矢状窦,大脑中静脉血流入上矢状窦和海绵窦,大脑下静脉血向上流入横窦或海绵窦。 (2)脑部深静脉:收集大脑深部髓质、基底核、间脑、脑室脉络丛等处静脉血,最后汇成一条大脑大静脉(Galen静脉)。该静脉位于 胼胝体压部下方,向后下方与直窦沟通。 3.颅内静脉系的解剖生理特点 (1)无瓣膜,静脉血流方向可逆流。 (2)颅内与颅外静脉之间有多处吻合及沟通,因此颅外 感染可引起颅内静脉窦炎性血栓。 (3)颅内 静脉血栓形成,当不完全梗阻时,可不引起临床症状;当完全阻塞时,出现脑淤血、 脑水肿;脑脊液吸收障碍易引起颅内压升高。血栓远端区内静脉压过高,小血管壁因缺血缺氧而渗透性增高,均可造成微血管破裂,或血液成分渗出,易出现 出血性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