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腺瘤 ( thymoma )
别名: 胸腺瘤
解释 收起

概述:胸 腺瘤是最常见的 纵隔肿瘤之一,胸 腺瘤是一组来源于不同胸腺上皮细胞,具有独特临床病理特点和伴有多种副 肿瘤症状的疾病。治疗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为主。
    大约95%的胸腺瘤发生在前纵隔,少数发生在纵隔以外的部位如颈部、肺门和肺实质内。在纵隔内,胸腺瘤还可发生在前纵隔的心膈角处,甚至有报道如息肉一样的气管内胸腺瘤。
所有胸腺瘤均起源于胸腺上皮细胞,但仅有4%的胸腺瘤是由单一的胸腺上皮细胞组成,绝大多数胸腺瘤是胸腺上皮细胞和淋巴细胞混合组成的。胸腺瘤分以下四种类型:
    ①淋巴细胞型:胸腺瘤组织中,淋巴细胞成分超过66%;
    ②上皮细胞型:胸腺瘤组织中,上皮细胞成分超过66%;
    ③淋巴、上皮细胞混合型:胸腺瘤组织中,淋巴细胞和上皮细胞所占的比例相同;
    ④梭形细胞型:为上皮细胞型的一个亚型。
胸腺瘤的各种组织类型中,淋巴细胞型约占22%,上皮细胞型约占27%,淋巴、上皮细胞混合型约占50%,梭形细胞型所占比例最少。
1985年,Marino等根据显微镜下肿瘤胸腺上皮细胞的形态,将胸腺瘤分为三种组织学类型:
    ①皮质型:由中等到较大的上皮细胞组成,核呈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细而分散,核仁位于中央。胞浆不清楚。肿瘤内有许多不成熟的淋巴细胞。
    ②髓质型:由小到中等的上皮细胞组成,核的形状不规则,多呈梭形,没有核仁。肿瘤内淋巴细胞数量较少,且都是成熟的T细胞。
    ③混合型:由皮质型和髓质型两种成分组成。该分类方法公布后,越来越受到重视,逐渐为临床所接受。
肉眼看,胸腺瘤呈圆形或椭圆形,体积大小不一。肿瘤质地软,颜色为深褐色或灰红色。肿瘤可有分叶,其间有明显的灰白色纤维组织间隔。除了整个胸腺组织已被胸腺瘤组织所取代外,绝大多数胸腺瘤与正常胸腺组织相接壤。
胸腺瘤中,可经常见到各种退行性变,如出血、钙化和囊性变等。
胸腺瘤的大体形态特征中,最重要的是肿瘤的包膜是否完整以及肿瘤是否侵及邻近的正常器官。所有胸腺瘤中,良性胸腺瘤即包膜完整的非浸润型胸腺瘤所占的比例大约是40%~70%。偶尔,这些包膜完整的非浸润型胸腺瘤,显微镜下却发现肿瘤细胞已经浸润到包膜或包膜外,这类胸腺瘤应归为恶性浸润型胸腺瘤。包膜完整的胸腺瘤,甚至显微镜下包膜无肿瘤细胞浸润的胸腺瘤也有较低的术后肿瘤局部复发率。因此,即使是非浸润型的良性胸腺瘤也具有潜在的恶性特征。
胸腺瘤周围浸润生长的比率为3O%~6O%。不管瘤组织在显微镜下表现如何或细胞结构如何,只要肿瘤出现浸润性生长,就应归为恶性肿瘤。事实上,在浸润型胸腺瘤中,除个别病例胸腺上皮细胞非典型外,绝大多数肿瘤细胞均为良性表现。胸腺瘤浸润到纵隔胸膜、心包、肺、淋巴结、大血管、神经以及胸壁中,必须在显微镜下得到证实,才能肯定为恶性。
少数胸腺瘤肉眼看与邻近器官发生粘连,但显微镜下却没有恶性浸润表现,这种情况,应归为良性非浸润型胸腺瘤。然而,这类胸腺瘤同包膜完整而与邻近器官无粘连的胸腺瘤相比较,其长期生存率要差。
绝大多数胸腺瘤都是向邻近器官浸润,但也有胸腔内远处转移者。浸润到膈肌的胸腺瘤也可以穿透膈肌到更远的区域。胸腔以外的远处转移,如骨骼、肝脏、中枢神经系统、腋窝和锁骨上淋巴结,其发生率为3%~7%。
胸腺瘤的临床病理分期有多种方案,其中1981年Masaoka的方案最有价值,曾被国内外学者广泛接受。1995年Kornstein综合了几家的意见,提出了最新方案,未来将会被普遍采用,见表7—2。

胸腺瘤的病理组织类型与分期无直接关系。然而,梭形细胞型或髓质型大多包膜内生长,而上皮细胞型或皮质型易包膜外浸润生长,因此,上皮细胞型或皮质型胸腺瘤以
    Ⅱ期、
    Ⅲ期多见。
胸腺瘤在各分期中所占的比例:2/3的胸腺瘤为工期,不到1/3的胸腺瘤为
    Ⅱ~
    Ⅲ期,仅有少数病例为
    Ⅳa或
    Ⅳb期。

1 临床表现 展开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展开
3 流行病学 展开
4 实验检查 展开
5 辅助检查 展开
6 诊断要点 展开
7 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
8 预防 展开
9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10 并发症 展开
11 病程和预后 展开
12 诊断依据 展开
13 相关课件 展开
14 相关药品 展开
15 相关检查 展开
16 相关症状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