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
胸腺瘤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学药物治疗。预测
胸腺瘤的变化行为最重要的因素是
肿瘤有无包膜。具备完整被膜且尚未密集地粘连于
纵隔
结构的异常新生物中有85%v90%的病例可通过外科手术切除而得到治疗。相反,那些侵入相邻软组织、肺部、大动脉外膜或心包的
胸腺瘤在术后若不进行辅助性治疗则很有可能复发。目前倾向采用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
1.外科手术治疗
胸腺瘤应争取手术治疗,外科手术切除尤其是扩大
胸腺切除术是目前国内外学者公认的治疗
胸腺瘤之首选治疗方法。也是
胸腺瘤综合治疗的关键。手术指征:
(2)
肿瘤外侵及周围组织(
纵隔、胸膜、心包)但能整块切除者。
(3)
肿瘤侵及部分肺叶、左无名静脉、部分主动脉外膜,部分上腔静脉壁及一侧膈神经等周围器官者,尚能完整或姑息性切除者。
(6)巨大
肿瘤
化疗或放疗后相对缩小,术前判断尚能完整切除者。
(7)
肿瘤巨大及压迫症状严重,术前判断虽不能完整切除
肿瘤,但行姑息性切除尚能明显缓解压迫症状者。
2.手术切口选择
(1)胸骨正中切口:由于
胸腺瘤绝大多数位于前上
纵隔,因此该切口是手术治疗
胸腺瘤的雠切口,其优点在于:
①充分暴露整个前
纵隔,便于施行扩大
胸腺切除术。
②便于大血管的显露,尤其是对胸腺后方的左无名静脉、右侧后方的上腔静脉的解剖分离。一旦术中大血管意外损伤,在此切口暴露下,便于迅速控制处理,使手术安全可靠。
③便于前肺门的显露。在
肿瘤外侵前肺门的情况下,便于解剖分离肺动静脉,从而避免不必要的肺叶切除(图9)。
(2)胸骨正中切口联合单侧胸前外侧切口(即侧T形切口):
肿瘤体积巨大,且同时侵犯肺、上腔静脉等重要器官,需要手术切除
肿瘤同时切除一叶或一侧肺,或同时行上腔静脉切除、人造血管重建术时,此切口有其明显的优点:
①使一侧肺更清晰暴露在术野中,便于全肺或肺叶切除,有效避免术中肺动、静脉的意外损伤;
②便于上腔静脉整体显露,从而使上腔静脉切除、人造血管移植术在充分暴露的术野内顺利进行;
③巨大
肿瘤若同时伴壁胸膜转移,此切口便于同时行胸膜剥离术。
(3)胸后外侧切口:对于
肿瘤偏向一侧中
纵隔且瘤体较大的
胸腺瘤可考虑选择胸后外侧切口。但术中须特别注意无名静脉的保护,切忌误伤。另此切口也不利于前
纵隔脂肪组织(即内含散在的胸腺集合组织)的清扫。
(4)双胸横切口:Patterson(1992)建议对瘤体巨大的中线位
胸腺瘤采用双侧第4前肋间隙切开,胸骨横断的切开术。使得整个前
纵隔和两个胸腔间隙都充分得以暴露。但由于此切口创伤较大,一般不要轻易使用。
3.手术切除原则
(1)不论
肿瘤瘤体大小及外侵的程度,原则上都要行扩大
胸腺切除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
肿瘤复发。
扩大切除的范围一般是指将
肿瘤、胸腺和前
纵隔的脂肪组织一并整块切除。通常手术操作从膈肌水平由下而上沿心包和
纵隔胸膜面解剖清扫所有的前
纵隔脂肪组织,两侧达膈神经,上达
甲状腺下极。尤其注意清扫左右无名静脉、主动脉、上腔静脉周围的软组织。从而有效保证所有可能存在于脂肪组织的胸腺集合组织或异位胸腺一并清除。
(2)当
肿瘤侵犯心包或与心包粘连紧密时,应及时打开心包腔,切除所有受累及的心包。使手术操作既方便快捷又使病灶的清扫彻底可靠。
(3)当
肿瘤外侵至无名静脉或与其紧密粘连时,左无名静脉可以结扎切断,术后一般无明显影响。
(4)当
肿瘤侵及部分上腔静脉时,在
肿瘤切除的同时可行上腔静脉部分侧壁切除修补术,通常修补材料为心包、自体大隐静脉、聚四氟乙烯血管补片、Teflon血管补片等。当上腔静脉被
肿瘤完全包绕,可同时行
肿瘤及受侵上腔静脉切除,并行上腔静脉人造血管搭桥重建术(无名静脉与右心房搭桥术,无名静脉与心包内上腔静脉搭桥术等多种术式)。
(5)当
肿瘤直接外侵,累及一侧肺时,在病人心肺功能允许的情况下,可在
肿瘤切除的同时行肺叶或全肺切除。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完整切除病灶的手术目的(图10)。
(6)若
肿瘤明确侵犯主动脉壁时,则可行
肿瘤姑息性切除术。在主动脉壁的残留病灶可行局部处理(电灼、氩气烧灼、
苯酚烧灼),然后放置金属夹标记物,待术后加行局部治疗(图11)。
(7)若
肿瘤巨大,外侵严重,根本无法完整切除时,可考虑行姑息性减状手术。即最大限度地切除病灶,残留病灶在局部处理后放置金属夹标记物待术后局部放疗。但有的学者认为此种情况只需行活检以确定病理类型,其治疗只能依靠术后的放疗与
化疗。若放疗或
化疗
肿瘤显著缩小,则可考虑再次手术切除。
手术结果:良性
胸腺瘤的切除率十分乐观,几乎接近100%。而恶性
胸腺瘤的切除率各国学者报道不一。完全切除率为60%左右,部分切除率不足30%,施行活检者不超过20%。
手术疗效:
胸腺瘤切除术的手术死亡率一般均较低。Pecarmona(1990)报道,?期、?期的
淋巴细胞型
胸腺瘤与I期混合型
胸腺瘤,手术效果甚为乐观,其术后5年生存率为100%,10v15年生存率为90%。?期、?期的上皮细胞型
胸腺瘤,?、?期混合型
胸腺瘤,其5年生存率为82%,10v15年生存率为75%。?期与?期上皮细胞型
胸腺瘤,5年生存率也可达42%,10v15年生存率为27%,多数病例多在3年内死亡。
(1)对浸润型
胸腺瘤,无论手术切除是否完整,术后一律应给予放疗。
(2)对非浸润型
胸腺瘤(即?期良性
胸腺瘤)多数学者主张术后不需给予放疗,仅须密切观察随访。但也有学者认为:即使?期
胸腺瘤,术后也应补加放疗。
(3)晚期
胸腺瘤即包括胸内转移、心包内转移、胸膜肺转移等。只要病人状况尚可,均应积极地给予局部放疗。包括对已有转移存在的锁骨上
淋巴结区域的放疗。
(4)对
肿瘤体积大或合并上腔静脉梗阻病人可行术前放疗。当瘤体缩小后再选择手术切除。并有防止术中胸膜转移的作用。
(5)在有条件的医疗单位,提倡对手术残留病灶或术中无法切除的巨大病灶行术中放疗。
5.放疗的范围及剂量
(1)恶性
胸腺瘤即使完整切除,术后也须行
纵隔和全术野辅助放疗,剂量约40Gy/4周。但有学者主张:对
淋巴细胞型给予50Gy/5周;上皮细胞型或混合型则给予每6v7周60v70Gy;
胸腺瘤伴
重症肌无力则1次200cGy,每周5次,总量达30v40Gy时,须及时缩小肺野,避免放射性
肺炎发生。
(2)术中残留病灶,其放射范围要超过病灶1cm(包括胸腺
肿瘤和可能被浸润的组织和器官)。对已明确为心包内转移,应先给予全
纵隔、全心包放疗(30v35Gy/3v3.5周),局部瘤床加量。对胸膜或肺转移灶也局部加量。
(3)术中放疗,对手术已完整切除的瘤床一次性放疗20Gy;对手术有残留病灶,则一次性剂量为25Gy;对巨大病灶无法切除者,一次剂量可达25v30Gy。上述后两种病情者,术后休息3v4周后再行术后
纵隔区放疗,剂量为30v40Gy。个别者也可追加剂量至60v70Gy。
(4)有学者主张,加用核素治疗以补足放射剂量,又不加重正常组织的照射量。其中有
125I在术中置于残瘤病灶区域行组织间放疗;
32P治疗转移性
胸腔积液(即
32P 15ml稀释于150ml生理盐水中,注入胸腔)。
放疗的结果与疗效:Krueger(1988)报道,12例恶性
胸腺瘤(其中1例行完全切除,7例部分切除,4例只作活检)术后放疗。其5年以上生存率达到57%。
上海胸科医院(1984)报道,术后放疗94例(其中包括浸润性
胸腺瘤76例,非浸润性18例,术后复发再放疗2例,复发瘤切除后再放疗1例)。其1年生存率为97.2%,而单纯手术组为88%。并又报道,剖胸活检术后放疗组,其平均生存期为3年3个月,而未放疗组生存期仅为1年7个月。王德昌等(1996)报道40例
胸腺瘤,其中20例手术加放疗(其中仅1例完整切除,19例为姑息性切除),另外20例为单纯放疗。结果前组20例中5、10、15年生存率分别为82.9%、35.7%、15.4%。手术加放疗组与单纯放疗组5年生存率呈显著差异。
6.化学药物治疗 随着以
顺铂为主的
化疗方案的不断发展,不少学者陆续报道了化学药物治疗?期、?期
胸腺瘤的个案报告,并取得一定疗效。
化疗适应证:
(1)?
B<
1.外科手术 由于胸腺瘤生长相对缓慢,恶性程度偏低,因此外科手术为治疗的首选。外科手术的原则是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完整地切除胸腺瘤及周围所有胸腺组织,因为单纯胸腺瘤摘除,术后有可能出现胸腺瘤,若不切除,就会复发。当胸腺瘤浸润到周围某些器官,如胸膜、肺、心包等时,外科手术应将胸腺瘤侵及双侧的膈神经,则仅行胸腺瘤手术同时进行。至于是否行全肺切除, 目前意见尚不统一。
2.胸腺瘤的又一有效手段,但包膜完整的工期胸腺瘤,术后是否胸腺瘤手术后患者,不管其术后分期如何,均应接受放疗。但多数学者不同意上述观点,因为工期胸腺瘤术后复发率很低,仅为8%~12%左右,而且有些文献报道术后复发率为零。若常规给予术后放疗,则使许多I期胸腺瘤患者接受了根本就不需要的放疗。
Ⅱ期胸腺瘤以及行完整或姑息性切除的
Ⅲ期胸腺瘤,术后应予放疗。体积较大的胸腺瘤或外侵很明显的胸腺瘤,也可先行放疗,然后手术。
3.化学药物治疗 对于不能切除的
Ⅲ期肿瘤或有远处转移的
Ⅳ期肿瘤可行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