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一旦发生即有效循环停止,应立即进行
心肺脑复苏术。其抢救基本步骤如下:
1.立即实施基础生命支持 采用ABC方法。A:开放气道,清除呼吸道异物,维持呼吸道通畅;B:进行人工呼吸,16v20次/min,建立有效呼吸;C:进行心前区拳击,按压心脏100次/min,建立有效循环。ABC应在心室扑动、心室颤动发生后1v4min内开始,如5min后才实施,则脑复苏的可能性很小。
2.尽早进行进一步生命支持 如在8min内开始,其复苏成功率可达40%左右。方法如下:
(1)非同步直流电击除颤复律:每延迟1min除颤,复苏的生存率即下降7%v10%。初次复律采用200J,争取一次成功。如未能复律,重复电击可增至300v360J,两次间隔一般为30v60s。但也有主张连续3次电击200J,300J, 360J。
(4)药物复律:对电击复律疗效不佳者,或心室颤动为细颤波型,应用以
肾上腺素为主的复苏药物。
肾上腺素以1mg静脉推注开始(必须要以弹丸式推注),必要时每3v5分钟重复1次,剂量可逐渐加大。其他常用复苏药物有
利多卡因、
胺碘酮、
托西溴苄铵(
溴苄胺)、
硫酸镁、
普鲁卡因胺等。对于急性
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休克、
心室肥大而发生的心室扑动或心室颤动的患者宜首选
胺碘酮和早期补钾、补镁,使血钾维持在4.5mmol/L,血镁维持在1.2mmol/L左右,以提高复律成功率。复苏药常与直流电复律交替使用,如电击(360J)?药物?电击?药物??
3.继续延长生命支持 又称三期复苏(或后期复苏)治疗。多年来许多学者致力于寻找心室颤动的先兆,以期做好预防或心脏复苏的准备,但到目前为止,尚未找到公认的有效措施,有以下一些比较一致的看法。
(2)?受体阻滞药:急性
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后4v28天,用
索他洛尔或
普萘洛尔等?受体阻滞药,可以明显减少猝死的发生率。
(3)R-on-T型室性期前收缩:在急性
心肌梗死时由R-on-T室性期前收缩促发为室性心动过速与心室颤动分别仅占11%和6%,但亦应高度重视,及早用药物消除。此外,在病理性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长Q-T间期综合征、极短联律间期型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Brugada综合征等恶性
心律失常时均系R-on-T室性期前收缩所促发,在发作间歇期时亦可见到,应及早消除。
(4)美国的CAST试验:证实用
氟卡尼、
恩卡尼(英卡胺)、
莫雷西嗪(乙吗噻嗪)治疗急性
心肌梗死后的恶性
心律失常的结果是,用上述药物的治疗组的最终病死率高于安慰剂组。说明这些药物并不能降低病死率,对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无预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