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症状轻微者无需特殊治疗,但应注意调整环境及清除不利的心理因素对患儿的影响。要让家长和患儿的耉师了解患儿的抽动、—多动―是一种病,而并非他们有意的—乱动―出—怪样―、出声来扰乱课堂秩序或不专心学习;对他们不歧视、也不必过分关注,有时过分注视他们的抽动或阻止及强行要他们控制自己,反倒引起紧张不安而加重抽动的频度和强度。另外,患儿本人、家长和耉师也应了解本病的特点。除极个别症状严重者或自伤者暂需休息治疗外,一般无需休息治疗,但可依据病情轻重适当减轻学习负担,适当延长睡眠时间,避免过度紧张、激烈的运动,患儿可以照常上学。对慢性抽动障碍和抽动秽语症者可采用药物治疗,大多取得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1.药物治疗
(1)
氟哌啶醇(haloperon):
氟哌啶醇口服有效率达75%v90%,既有效地控制抽动症状又不至于影响学习。通常从小剂量开始,0.25v2mg/d,分2v3次服用,一般每天总量为1.5v2mg。常见副作用有嗜睡、乏力、头昏、
便秘、心动过速、排尿困难及锥体外系副反应。
(2)
匹莫齐特(pimozide):治疗作用与
氟哌啶醇相同,但对心脏副作用较
氟哌啶醇多见,可引起心电图异常,如T波倒置、U波出现、Q-T间期延长、心动过速,在服药的过程中应监测心电图的变化。该药半衰期长,每天晨服1次,开始剂量0.5v1mg,一般每天总量为1v6mg,迟发性运动障碍出现较少,一般只会出现嗜睡、乏力、头昏、
便秘等。
(3)
硫必利(tiapride):疗效略逊于
氟哌啶醇,但其镇静作用较轻,较易为患儿接受。该药有效率达76%v87%,其特点是锥体外系反应少,常用剂量为50v300mg,分2v3次服用。常见的副作用为嗜睡、乏力、头昏、
胃肠道不适、兴奋失眠等。
(4)
可乐定(clonidine):又称苯胺咪唑啉,对控制抽动发作有较好的作用,对伴有多动
注意障碍、情绪障碍者有较好疗效。有效率50%v86%,治疗过程中极少数患者症状可能短暂性加重,但继续用药症状却能逐渐改善。对合并多动症,或因使用中枢兴奋剂治疗多动症而诱发抽动症状者首选此药。常用剂量0.0375v0.075mg/d,分2v3次服用,起始剂量0.05mg/d。其副作用有口干、头昏、嗜睡、一过性低
血压,少数病例心电图出现P-R期间延长,或有可能加重原有的
心律失常。在用药的过程中应定期检查
血压和心电图。
可乐定贴片为透皮缓释贴片,只需每周贴耳后或上臂
皮肤处,可免去每天服药之虞,较适宜儿童使用。每片含2mg,每隔6天换贴1次。贴片前局部需擦洗干净,如贴药后局部出现过敏反应,可改换贴药部位。
(5)
利培酮(risperidone):目前国内用于15岁以上青少年患者,初始剂量为0.25v0.5mg,分2次口服,以后每隔3v7天增加0.5v1mg,治疗剂量范围0.5v6mg/d,副作用较少。
2.针对伴发症状的药物治疗
(1)抽动障碍伴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的治疗:可采用
氟哌啶醇合并三环类抗抑郁剂
氯米帕明12.5v25mg/d,分2次服用,以控制行为症状。
(2)抽动障碍伴强迫症的治疗:大多数采用
氟哌啶醇合并
氯米帕明治疗,有明显效果。
氯米帕明起始剂量为25mg/d,分2v3次服用,以后每3v6天增加剂量1次,每公斤体重每次增加1mg,最大剂量150mg/d,疗程在4周以上。服药过程中需定期查血常规及心电图。
氟西汀也是治疗强迫症有效药物之一,儿童一般用药量为10v40mg/d,分2次服用,作用与三环类抗抑郁剂相似,可产生消化不良、恶心、食欲缺乏、皮疹、轻度躁狂等副作用。也可以采用
氟哌啶醇合并
舍曲林治疗,
舍曲林治疗口服剂量为25v100mg,可以减轻抽动及强迫行为,合并使用较单一使用效果好。
3.
心理治疗 主要有
家庭治疗、
认知疗法、
行为治疗。
家庭治疗和
认知疗法的目的是调整家庭关系,让患者家属了解疾病的性质,症状波动的原因,消除人际关系和环境中可能对症状的产生或维持有不良作用的因素,减轻患者因抽动症状所激发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此外,还应合理安排患者日常的作息时间和活动内容,避免过度紧张和疲劳。近年来有人提出采用闭口、有节律缓慢地做腹式深呼吸以及松弛训练来减轻抽动症状。
4.外科治疗 该治疗目前处在试验治疗阶段。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包括有额叶手术、边缘系统手术、丘脑及小脑手术等。在确定疾病程度并对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效果作充分的评估后,争得家属及患者的同意方可进行。
根据临床类型和严重程度选用治疗方法。对短暂性抽动障碍或症状较轻者仅采用
氟哌啶醇:有效率60% ~90% 。首次剂量0.5mg~ 1mg, 每天1~2次,观察3天~7天若副反应不明显, 且效果欠佳则增加剂量。在加量过程中应根据治疗效果和副反应调整剂量。治疗剂量范围1mg~ 10mg/日。药物主要有镇静和锥体外系副作用。
硫必利(tiapride):有效率76% ~87% , 其特点是锥体外系副反应较少, 适用于7岁以上患者。常用剂量50mg~100mg,每日2~3次。常见副作用为嗜睡、乏力、头昏、
胃肠道不适、兴奋、失眠等。
苯胺咪唑啉, 又名
可乐定(clonidine):属α2-
血压、头昏、口干等。有心脏疾病者会出现
血压和心电图。
利培酮(risperidone): 已有报道证实
利培酮治疗本病有效。用法: 初始剂量0.25mg~0.5mg, 每天两次。若1周~2周症状缓解不明显则缓慢增量, 每3天~ 7天增加0.25mg~0.5mg。治疗剂量范围0.5mg/日~ 6mg/日。药物主要有镇静和锥体外系副作用。
抗抑郁剂
氯米帕明:适用于合并强迫症状的抽动障碍。用法: 初始剂量2Smg/日, 分2次口服。以后每3~6天增加剂量一次,每公斤体重每次增加1mg。最大剂量150mg/日,疗程4周以上。
以上药物的其他副作用参见药物治疗相关章节。
2.
心理治疗主要有
家庭治疗、
家庭治疗和
认知疗法的目的是调整家庭系统,让患者和家属了解疾病的性质,症状波动的原因, 消除人际环境中可能对症状的产生或维持有作用的不良因素,减轻患者因抽动症状所继发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习惯逆转训练(habit reversal training) 等
行为治疗对矫正抽动症状也有一定疗效。
治疗方案及原则
1.暂时性抽动障碍及症状较轻者无须特殊治疗。症状较重,影响生活学习者,可采用药物治疗或局部穴位埋针治疗。
2.慢性抽动和Tourette综合征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学习者,以药物治疗为主,结合
氟哌啶醇:常用剂量1---8mg/d,常见副反应为锥体外系副反应、嗜睡、乏力、头昏等。与安坦1~6mg/d同时应用可减轻锥体外系副反应。
(2)泰必利:常用剂量50~300mg/d,常见副反应为嗜睡、乏力、头昏、
胃肠道不适等。
(3)
可乐定:常用剂量:从0.0375mg每日2次开始,逐渐加量,常用剂量0.15---0.3mg/d。
可乐定贴片通过
皮肤吸收,每次1片,每周1~2次。主要副反应有过度镇静、头昏、
利培酮:0.25~2.5mg/d,可用于个别难治病例。副反应为锥体外系副反应,嗜睡、乏力、头昏等。年幼者慎用。
3.对患儿及家长的心理支持、
家庭治疗等,以及与老师沟通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避免过劳及情绪紧张等,均有利于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