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胎盘早剥(premature separation of placenta)是指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
胎盘早期剥离是妊娠晚期严重并发症,往往起病急骤,进展快,如诊断处理不及时会发生严重并发症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肾功能衰竭及
产后出血,严重威胁母儿生命。国内报道其发病率为0.46%v2.1%,围生儿死亡率为20%v35%,15倍于无
胎盘早期剥离者。
妊娠20周以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 称为胎盘早剥(placental abruption)。胎盘早剥是妊娠晚期严重并发症, 具有起病急、发展快特点,若处理不及时可危及母儿生命。胎盘早剥的发病率:国外1%~2%, 国内0.46%~2.1%。
【对母儿影响】
严重的胎盘早剥可以引发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从剥离处的胎盘绒毛和蜕膜中释放大量组织凝血活酶,进入母体血循环,激活凝血系统,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肺、肾等脏器的毛细血管内微血栓形成, 造成脏器缺血和功能障碍。胎盘早剥持续时间越长,促凝物质不断进入母血,激活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产生大量的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 引起继发性纤溶亢进。发生胎盘早剥后, 消耗大量凝血因子,并产生高浓度FDP,最终导致凝血功能障碍。
胎盘早剥对母婴预后影响极大。贫血、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DIC发生率均升高。胎盘早剥出血可引起胎儿急性缺氧, 新生儿窒息率、早产率明显升高, 围生儿死亡率约11.9%,25倍于无胎盘早剥者。近年发现胎盘早剥新生儿可有严重后遗症, 表现为显著神经系统发育缺陷、脑性麻痹等。
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称胎盘早剥(placental abruption)。是妊娠晚期严重并发症,往往起病急,进展快,如果处理不及时,可危及母儿生命。
分类与分型
根据临床表现,胎盘早剥有两种分类法。
一、以出血特点分型
(一)显性出血型(revealed type) 约占80%。胎盘剥离面大多偏离胎盘中央,故胎盘后出血易于冲开胎盘边缘及胎膜,经子宫颈外流而表现为阴道流血。一般仅部分胎盘早期剥离,并发症少而轻。
(二)隐性出血型(concealed type) 约占20%。胎盘剥离大多起自胎盘中央,出血积聚于胎盘后或宫腔,无阴道流血。胎盘剥离面往往较大,甚至完全剥离而伴有严重并发症。
(三)混合性出血型(mixed type) 既有显性又有隐性出血。一般先有内出血,后因胎盘后积血过多,血液冲开胎盘边缘及胎膜,经子宫颈口外流而外出血。并发症轻重取决于内出血量及病因。由于病情发展至如此严重程度方始就诊者很少,故发生率不高。
二、从病情轻重分型
(一)轻型以显性出血为主,胎盘早期剥离面通常不超过三分之一,多见于分娩期。主要症状为阴道流血,出血量一般较多,血色暗红,无腹痛或有轻微腹痛。腹部检查时,子宫大小与孕周相符,软、无压痛或有轻微局部压痛(胎盘剥离处)。胎位清楚,胎心音正常或表现轻度窘迫。若发生在分娩期,宫缩有间隙,产程进展较快。产后检查胎盘,可见胎盘母体面组织色泽不一, 暗褐处有凝血块及压迹。
(二)重型以隐性出血为主。胎盘早期剥离面积超过三分之一,多见于重度妊高征及已有全身血管病变的慢性高血压孕妇。主要症状为持续性腹痛,腹痛程度与胎盘剥离面积、内出血量成正比。严重时,出现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冷汗、四肢冰凉、脉搏细弱、心率加速、血压下降等休克征象,无阴道流血或流血不多。贫血程度与阴道流血量不成比例。腹部检查时,子宫大于孕周,处于紧张状态,硬如板状,压痛明显(胎盘附着于子宫前壁)或不明显(胎盘附着于子宫后壁)。如有宫缩,间歇期子宫不能松弛。胎位扪不清,胎心音听不清。随病情进展,子宫底升高,压痛加剧。病情之凶险,不仅在于常导致凝血功能障碍,也在于出血量难以正确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