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
1.
磺胺药 自1940年始,
磺胺药便用于治疗副球孢子菌病。早期报道显示 60%以上的病人治疗成功。
磺胺嘧啶的用法为每6小时给药1次,成人每天的总量为3v5g,儿童0.2g/kg。也可选
磺胺甲氧嗪(长效
磺胺)每12小时1次,成人每天总量为1g。治疗应至少持续3年,过早中止治疗可致治疗失败和对
磺胺药耐药。复发率约为15%。治疗失败的病人中耐药率为20%v30%。病人对
磺胺药的耐受性较好。少数病人有结晶尿和
血尿,可通过增加水的摄入或饮用重碳酸盐水来减少这一副作用。其他不良反应还有白细胞减少、皮疹、
发热、光敏反应和
胃肠道反应等。
2.两性梅性B 对副球孢子菌十分有效。可用作严重病例的初始治疗,在临床改善后可改用吡咯类抗真菌药物和
磺胺类药物。AMB从静脉途径每天给药,剂量为0.25v1.2mg/(kg·d),用至累计剂量1.5g,以后改用3年
磺胺类药物或使用常规剂量的吡咯类药物。
3.
酮康唑 在体外,副球孢子菌对
酮康唑高度敏感,最小抑菌浓度为0.008δg/ml。自1978年起,
酮康唑已用于治疗副球孢子菌病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由于其毒性作用较多,目前仅作为备选药物。连续用药1年的临床治愈率达90%以上,复发率低于10%。对于复发的病人可再用该药治疗。
酮康唑的用法为:每天200v400mg,口服,疗程1年。胃酸降低或同时服用
利福平的病人易致治疗失败。
4.
伊曲康唑
伊曲康唑自1982年始用于治疗副球孢子菌病。100mg/d口服,连用6个月,对93%以上的病人有效。该药应餐后服用。副作用较少见。
5.
氟康唑
氟康唑的用法为400mg/d,至少用数月。该药的疗效可能不如伊 曲康唑,仅用于
肾脏或中枢
神经系统受累的病人。
6.外科手术 口腔、喉头和
气管的纤维性狭窄或脑部的肉芽肿须采取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