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由于毒痢起病急骤,发展快,病情危重应分秒必争,全力以赴地抢救,病程早期及时抢救是提高存活率的关键。救治过程中要严密观察病情,综合分析,抓主要矛盾,采取相应的综合治疗措施。
监护:应成立专门抢救小组,病儿多时应成立重病监护室(ICU)。最好实行三级护理:一级护理(入院初及病情最危重时):每15分钟观测1次,记录体温,
血压,
脉搏,呼吸,并记录面色、瞳孔变化、尿量等变化;二级护理(病情稳定或好转时):每30分钟观测记录1次;三级护理(病情恢复期):每小时观测记录1次。由于毒痢在发病24h内,随时可发生病情突然恶化。三级护理的目的就是有制度地密切观察病情,发现变化及时处理。
1.脑型的治疗
(1)积极改善微循环:这是解决毒痢主要矛盾、抢救患儿的最主要措施。首选
山莨菪碱(654-2)。
①用药指征:凡确诊为毒痢,均用
山莨菪碱(654-2)治疗,愈早用效果愈好,且可防止病情恶化。
②用药途径:直接静脉注入,不用稀释。
③剂量:轻度,每次0.5v1mg/kg;重度,每次1v2mg/kg。
每10v15分钟1次静脉注射,直至面色变红润,呼吸、循环好转,然后延长到0.5v1h静脉注射1次,如病情稳定则可停药观察。如病情又恶化,可再重复给药。如连用10次,病情仍不见好转,应分析原因,各项辅助措施是否得当,考虑是否加用其他措施。
(2)止惊:可采用
地西泮(安定),每次0.3v0.5mg/kg缓慢静脉注射,密切观察呼吸改变,安定每次最大量不超过10mg;也可用
氯丙嗪/
异丙嗪(复方冬眠灵)(等量
氯丙嗪及
异丙嗪配制而成)每次各0.5v1mg/kg,静脉缓慢注射或加入小壶静滴;或
副醛每次0.1v0.2ml/kg,肌内注射。
(3)脱水:由于脑微循环障碍的结果,毒痢患儿多伴有脑
水肿。在采用
山莨菪碱(654-2)疗法的基础上及时给予脱水疗法是必要的,采用20%
甘露醇,每次1g/kg缓慢静脉注射,必要时每隔3v6h重复应用(
甘露醇的有效作用时间是3v6h)。对严重脑型出现脑疝时(瞳孔一侧大、一侧小、呼吸节律不整),要加强应用脱水剂,或采用30%
尿素,每次1g/kg,静脉注射;更严重者采用20%
甘露醇来溶解
尿素,剂量仍按
尿素计算,每4v6小时1次,静脉注射。连用2次,以后继用
甘露醇。如心肺功能不好,脱水剂可选用
呋塞米,每次1mg/kg静脉注射(
呋塞米不增加心肺负荷)。一般给脱水剂后20v30min则见效、排尿,排尿量若多于脱水剂量以2/3张液(4∮3∮2液)补充。
(4)呼吸兴奋剂的应用:当出现严重中枢性
呼吸衰竭,如呼吸次数减慢,节律不整或有呼吸暂停时,此时一方面需加大
山莨菪碱(654-2)剂量,同时采用
洛贝林,开始给0.5ml/次,静脉注入,如有效则表现憋一下气,
咳嗽一声随即呼吸加深、加快;如无反应,可加大
洛贝林剂量,1v2ml/次,每5分钟1次静注,直至呼吸好转。
(5)强心:重症患儿,一般多伴有心功能障碍,及早给一次
毒毛花苷K(毒毛旋花子苷K),0.007v0.01mg/kg,必要时8v12h后再重复1次。
(6)抗凝血:重症患儿应早作DIC相关化验,如确诊有DIC,在应用
山莨菪碱(654-2)及低分子
右旋糖酐基础上加用
肝素治疗。
①高凝阶段:没有
出血,凭化验诊断,试管法
凝血时间<3min(正常5v10min),采用
肝素每次1mg/kg(1mg=130U),稀释成50v100ml 1h内静脉滴注,必要时也可溶于20ml液体中缓慢静脉注射,每4v6小时1次。
②低凝阶段:试管法
凝血时间>12min,表现有少量
出血现象(鼻
出血、牙龈
出血等),继用
肝素,并输1次新鲜血10ml/kg,以补充凝血因子。
③纤溶亢进阶段:
出血现象明显,纤溶指标阳性。此时以止血为主,用
氨基己酸每次0.1g/kg;或用
氨甲苯酸(止血芳酸)每次20mg/kg;或
氨甲环酸(止血环酸)每次10mg/kg。任选一种加入小壶静脉滴入。每4v6小时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