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
1.一般治疗 去除诱发病因,治疗原发病。患者应卧床休息,禁食或流质饮食,保持安静,烦躁不安时给予适量的镇静药如
地西泮;
出血明显者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氧;加强护理,密切观察神志、呼吸、
脉搏、
血压变化及
出血情况,记录24h出入量。
2.黏膜保护药 无明显
出血者,可应用黏膜保护药,如
硫糖铝混悬剂,2包,口服,3v4次/d;
铝碳酸镁,3片,口服,3v4次/d。近年来多应用
替普瑞酮(商品名:施维舒)胶囊,50mg,口服,3次/d;或
前列腺素E
2衍生物
米索前列醇(misoprostol,商品名:喜克溃),常用量为200δg,4次/d,餐前和睡前口服;还可选用
胶体果胶铋、
吉法酯或复方
谷氨酰胺(麦滋林-S)颗粒等黏膜保护药。
3.H
2受体拮抗药 轻者可口服H
2受体拮抗药,如
西咪替丁1.0v1.2g/d,分4次口服;
雷尼替丁300mg/d,分2次口服;
法莫替丁40mg/d,分2次口服,重者可静脉滴注用药。H
2受体拮抗药可有效抑制胃酸的分泌,减轻H
+逆弥散,使用中须注意H
2受体拮抗药的副作用。
4.质子泵抑制药 一般而言,其抑酸作用要强于H
2受体拮抗药,轻者可选用口服制剂,如
奥美拉唑20v40mg/d、
兰索拉唑30v60mg/d、
泮托拉唑40mg/d。近年来抑酸作用更强的制剂已应用于临床,主要有
雷贝拉唑(rebaprazole,商品名:波利特)10v20mg/d,因其药动学的特点属非酶代谢(即不完全依赖肝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CYP2C19进行代谢),故其抑酸效果无显著个体差异性;
埃索美拉唑(esomeprazole,商品名:
耐信),20v40mg/d,口服,该药是
奥美拉唑的左旋异构体。
(1)补充血容量:对伴上消化道大
出血者应立即建立静脉通道,积极补液,酌量输注新鲜血液,迅速纠正
休克及水电解质紊乱。输液开始宜快,可选用生理盐水、林格液、
右旋糖酐40(低分子
右旋糖酐)等,补液量根据失血量而定,但
右旋糖酐40(低分子
右旋糖酐)24h不宜超过1000ml。输血指征为:
②收缩压<80mmHg。
③脉率>140次/min。
(2)局部止血:留置胃管,可观察
出血情况、判断治疗效果、降低胃内压力,也可经胃管注入药物止血。
①
去甲肾上腺素:6v8mg加于生理盐水100ml中,分次口服或胃内间歇灌注。
②
凝血酶:1000v4000U加水稀释,分次口服或胃管注入。
④冰盐水:注入3v5?冰盐水,每次约500ml,反复冲洗,直至冲洗液清亮,总量不超过3000ml,可清除胃内积血,使黏膜下层血管收缩,有利于止血。
(3)止血药:
①卡巴克洛(安络血):可以减低毛细血管的渗透性,并增加断裂毛细血管断端回缩作用,每4v8小时肌注10mg。
②
酚磺乙胺(止血敏):能促使血小板凝血活性物质的释放,并增加其集聚活性与黏附性,可用2v4g加入5%
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中输入。
(4)抗分泌药:抗分泌药可以减少胃酸分泌,防止H
+逆向弥散,pH上升后,可使
胃蛋白酶失去活性,有利于凝血块的形成,从而达到间接止血的目的。
①H
2受体拮抗药:如
西咪替丁每次600v1200mg,1v2次/d;
法莫替丁每次20v40mg,1v2次/d,加入
葡萄糖或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
②质子泵抑制药:
奥美拉唑静脉滴注40mg,1v2次/d;
泮托拉唑40mg静滴,1v2次/d。
(5)
生长抑素:人工合成的
生长抑素具有减少胃酸和
胃蛋白酶分泌内脏血流量的作用,常用
奥曲肽(8肽,sandostatin,善宁),首剂100δg,皮下或静脉注射,然后以20v50δg/h的速度静脉维持24v48h;
生长抑素(14肽,somatostatin),首次以250δg静脉注射,再以250δg/h静脉持续滴注,必要时剂量可加倍。
(6)内镜下止血:可用5%v10%孟氏液30v50ml或
去甲肾上腺素、
凝血酶局部喷洒止血,也可酌情选用电凝、激光、微波凝固止血,常规止血方法无效时可选用内镜下止血方法。
(7)选择性动脉内灌注
垂体后叶素:常规止血方法无效时可考虑应用放射介入治疗,方法为经股
动脉穿刺插管,将
垂体后叶素灌注入腹腔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每5分钟0.1v0.3U,维持18v24h。近年来多选用
特利加压素每次1v2mg灌注,疗效更好且副作用少。
(8)手术治疗:单纯的广泛糜烂
出血性
胃炎不宜手术治疗。少数伴有
应激性溃疡
出血者,经24v48h内科积极治疗仍难以控制
出血时,在急诊胃镜检查后基本明确诊断的基础上,可选用外科手术治疗。手术前准备要充分,并补充足够血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