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单纯肺周积液常不需要采用特殊的治疗,治疗的基础是针对原发的肺部
感染。对于大量积液压迫了肺组织而造成的
呼吸困难,可采用穿刺,偶也可放置胸管。一旦诊断为复杂性
胸腔积液或脓胸,即应采用传统的脓肿治疗原则:
①抗生素控制基础
感染病灶;
②充分的引流;
③消灭所有残腔。
1.抗生素 早期适当地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
肺炎可减少肺周积液的发生,并可防止发展成复杂、难治性
胸腔积液或脓胸,单纯肺周积液不需要在肺部
感染控制后长期应用抗生素,而对于多数复杂积液和脓胸,应用抗生素的时间须依据
肺炎和胸腔引流的情况而定,如果由于持续渗液或包裹多腔需长期引流者,抗生素需长期大量应用。如果
胸腔积液早期即得以控制,抗生素还须用10v14天以控制肺部
炎症。
2.胸膜腔引流 治疗胸膜腔积液引流的两个最重要的原则是:正确选择病人和引流方式。引流治疗选择:在抗生素治疗下仍持续
发热、白细胞升高;厌氧菌胸膜肺
感染;凶险的病原菌如:产脓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
肺炎克雷白菌;胸腔出现气液平、胸膜腔包裹或大量肺周积液(超过单侧胸腔40%)。采用何种胸膜腔引流取决于胸水的黏滞度、胸膜腔包裹的范围、病原菌的毒力、介入治疗的经验、是否有手术治疗的适应证、病人的临床状态等。原则为最快、最有效地引流
胸腔积液,使肺组织复张,消灭
感染的残腔。常用的方法:
(1)胸膜腔穿刺:在肺周积液的渗出阶段有25%的患者细菌培养阳性,厌氧菌或金葡菌
肺炎的患者因早期形成包裹,很少培养阳性,胸穿时抽出所有
胸腔积液可以提高的培养的阳性率。穿刺后胸水复发提示须选择更加有效的引流手段,如放置胸管,而不应反复穿刺。
(2)胸管引流:根据
胸腔积液的特性和有无包裹来决定放置胸管的部位,放置胸管引流的适应证包括复杂性积液和脓胸,依据以下指标来确定
胸腔积液的分型:
胸腔积液是否为肉眼脓性、
胸腔积液的Gram染色或培养、
胸腔积液生化检查糖<0.4g/L、LDH>1000U或pH值低于7.10等,如果
胸部CT显示为包裹性积液,胸管引流则效果不佳,应采用VATS或开胸手术。
在脓胸的渗出期和纤维脓性早期应留置胸管,此时
胸腔积液的黏滞度还不高,也没有完全分隔包裹,胸管引流效果极佳。以下因素可能造成引流失败:脓液黏稠时,可能出现脓腔分隔、脓栓阻塞胸管或
胸膜增厚,支
气管-胸膜瘘影响肺复张、胸管扭折或置管部位错误等。一般采用28v32号胸管,放置在脓腔的低点,如果腔胸为单腔,须在CT或超声下判断其部位、大小和形状,置管方法见有关章节。如果合并支
气管-胸膜瘘,应在更高、偏前的部位另放一根胸管。
早期复杂性肺周积液通过放置胸管往往可以得到充分的引流,但脓胸的胸管引流成功率就要差得多,在35%v39%,多是由于分隔包裹、脓液黏滞度高或胸管位置不佳而引流失败,如果引流24v48h后病情无明显改善,应考虑引流不当或抗生素无效,应重复做
胸部CT和病原菌药敏检查。如果CT证实有残留脓腔,应在CT或超声引导下再次放管或导管引流。拔除胸管的指征:脓腔消失、肺复张、引流液变为清亮并<50v100ml/d、
感染被控制、支
气管-胸膜瘘愈合。如果闭式胸腔引流不能缓解病况,可采用纤维蛋白溶解剂或更大创伤的手术治疗(如VATS等)。脓胸的病人,在无残留
感染的证据和肺复张贴紧
胸壁后,可开放胸管,并用数天或数周时间逐渐退出胸管,以使残腔由内至外地彻底闭合。
(3)影像诱导经皮导管引流术:影像学诱导的置导管术对于放胸管困难、脓腔分隔包裹者非常适用,在CT或超声诱导下,不论脓腔的部位与大小如何,均可放置一根或多根导管于特定的脓腔中,这是较无诱导置管术最大的优点,其成功率达67%v83%。诱导引流导管要较无诱导胸管细得多,一般采用8v16号导管,术后病人也更易耐受,但其更易被纤维素阻塞,引流的时间也相对较长,一般需7v26天。尽管引流导管放置的部位恰当、加强导管的护理,但如果导管被脓栓反复阻塞,也不能达到有效引流的目的,一段时间后,仍会出现新的分隔包裹。
3.纤维蛋白溶解剂 胸膜腔内注射纤维蛋白溶解剂可降低脓液的黏滞度,并可部分清除限制肺复张的纤维板,但另一方面,由于肺复张、脏、壁层胸膜贴近,可迅速形成胸膜粘连,导致胸膜分隔,妨碍引流。多数人认为:胸管引流失败的病人使用纤维蛋白溶解剂可避免外科手术,对于部分肺周积液和纤维脓性早期病人有益,有时,也可用于VATS或开胸手术后的辅助治疗。对于已经存在分隔包裹多腔的腔胸,由于溶解剂不能分布到整个胸腔,故疗效较差。用法:sreptokinase(SK,250000 U)、urokinase(UK,250000U)或组织纤维酶原激活剂(4v6mg)溶于50v100ml无菌生理盐水中经胸管注入胸腔,并夹闭胸管,嘱病人不断变换体位,使药剂均匀分布到胸膜腔,4v6h后,放开胸管并负压吸引。以上步骤每天1次,直到临床表现、影像学或
胸腔积液性质改善为止,某些情况可增加到每天注射3次,持续数天以期获得更好疗效,通常在引流量<50ml,脓腔<50ml后可逐渐退出胸管。
纤维蛋白溶解剂的成功率在70%v90%,似乎非诱导置管的成功率较低,这主要是由于胸管的部位不合适。因此积极地采用诱导置管术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且纤维蛋白溶解剂仅能作为辅助治疗,一般情况下,经2v3天治疗,就可看出其是否有效,如果疗效不佳,则不能避免进一步的手术治疗。
4.外科引流 由于积液黏稠和包裹妨碍引流,很多纤维脓性晚期或机化期脓胸需手术治疗以改善引流,确定哪些病人需要外科手术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点往往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以下因素可以作为参考:胸膜包裹的范围、肺复张的能力、病人手术耐力和有无支
气管-胸膜瘘。治疗的目的在于建立有效的引流、促进肺完全复张,以消除胸膜残腔和缩短病期。
(1)麻醉:选择双腔
气管插管,术中对侧肺通气,伴有支
气管-胸膜瘘的患者,双腔插管有助于避免健肺的污染,术后镇痛以不影响呼吸和
咳嗽为标准,留置硬膜外插
管理论上可以达到以上要求,但不适合在
感染活动期采用,常规使用便携式负压吸引装置、早期下地活动、深呼吸锻炼和
胸部
物理治疗,必要时可皮下注射
肝素以预防深静脉
血栓形成。
(2)VATS:胸腔镜可用于治疗复杂性肺周积液和早期脓胸,手术的时机和病人的选择是成功的关键,其在纤维脓性期最为有效,此期脓腔可通过VATS完全分离,达到彻底引流的目的,并可剥离脏胸膜上的早期纤维膜和薄层纤维板,使肺复张,因此,VATS手术的目的是使分隔包裹的脓腔变为单腔,并使肺完全复张。完成手术前,放置胸管引流,在消除
感染、漏气封闭、引流液清亮并少于50v100ml/d后拔除胸管。一旦脓胸发展到机化期,由于胸膜变得厚且坚实,粘连包裹更加严重,VATS常无助于治疗,必须采用开放式手术,而对于机化早期病人,可先采用VATS手术,而机化晚期,也可用VATS辅助检查开胸手术。
1.全身支持治疗 鼓励患者进食、尤其要多进高热量、高蛋白和高维生素饮食,注意补充电解质。病情危重
感染 尽早胸腔穿刺抽取脓液做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选取敏感有效的抗生素,尽快控制病情。
3.脓液引流
气管胸膜瘘或食管胸膜瘘的脓胸也应行胸腔闭式引流。
感染,全身支持治疗,如补充营养和维生素、注意水和电解质的平衡、矫正贫血等。排净脓液的方法有:及早反复胸腔穿刺抽脓,并向胸膜腔内注入抗生素。若脓液稠厚不易抽出,或经过治疗脓量不见减少,病人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发现有大量气体,疑伴有
气管、食管瘘或腐败性脓胸等,均宜及早施行
胸膜腔闭式引流术。
闭式引流术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经肋间插管法,另一种是经肋床插管法。后者是在脓腔相应部位切开
皮肤肌肉,切除长约3~4cm一段
肋骨,将肋间神经血管前后端予以结扎。然后经肋床切开胸膜,并剪取一条胸膜作病理检查。继而以手指探查脓腔,如有多房应予穿通,以利引流。吸净脓液后置入粗大有侧孔的引流管,并以缝线将引流管
妥善固定,其外端连接水封瓶闭式引流。亦可在脓腔顶部加一经肋间插管作灌注抗生素冲洗用。脓液排出后,肺逐渐膨胀,两层胸膜靠拢,空腔逐渐闭合。若空腔闭合缓慢或不够满意,可早行胸腔扩清及纤维膜剥除术。如脓腔长期不能闭合,则成为
慢性脓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