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脓胸 ( acute pyothorax )
别名: 急性脓胸;acute empyema;急性积脓
解释 收起

概述:胸腔内因致病菌 感染造成积脓,称为脓胸。按病程发展分为急性和 慢性脓胸。按病变累及的范围分成局限性脓胸和全脓胸。若合并胸膜腔积气则称为脓 气胸。
    胸膜腔积脓称为脓胸。近年来,由于医疗条件的改善和抗生素的不断更新,脓胸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降低。但由于耐药菌的不断出现和胸部手术的普遍开展,脓胸仍时有发生。根据病程的长短,可分为急性脓胸和慢性脓胸。
急性脓胸多继发于肺部感染病灶。当肺炎直接侵犯胸膜或肺脓肿等病灶破溃时,病菌直接进入胸膜腔,则形成脓胸或脓气胸。若有厌氧菌感染则形成腐败性脓胸,脓液含有坏死组织,伴有恶臭气味。
胸部创伤和手术后,胸腔内积血积液,细菌污染,异物存留,气管、支气管或消化道与胸膜腔相通,可形成脓胸。
邻近器官感染,如肝脓肿、膈下脓肿、化脓性心包炎、纵隔脓肿、自发性食管破裂、纵隔畸胎瘤感染破裂和纵隔淋巴结炎等均可引起脓胸。
血源性感染多由败血症及脓毒血症引起。
脓胸的病理改变是:胸膜受到细菌感染后,引起组织炎性改变,胸膜充血、水肿、渗透性增加,使胸膜表面粗糙。胸腔内出现淡黄色清亮的渗液,并有少量纤维蛋白沉积和多形核白细胞存在,此阶段为急性期或渗出期。此时若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及时排出积液,肺可以充分复张,对肺功能的影响不大。如果在渗出期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随着细菌侵入增多,白细胞数量也逐渐增多,血管母细胞及成纤维细胞增生加速,脏、壁两层胸膜面大量纤维蛋白沉积,尤以壁层胸膜面为著,渗出液转为脓性,即发展到脓性纤维蛋白期。纤维素膜质软而脆,逐渐机化变韧,形成胸膜粘连,使脓胸局限化,形成局限或包裹性脓胸。如果感染未得到控制,范围扩大而波及整个胸腔,则形成全脓胸。胸腔积脓过多压迫肺组织使其萎陷,并将纵隔推向对侧,影响呼吸循环功能。
由于渗出液中所含纤维蛋白、白细胞等数量不同,脓液性状各异。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脓胸,因脓液中含有大量的纤维蛋白和脓细胞,脓液黏稠,易形成粘连而出现多房性脓腔。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脓胸则脓液较稀薄呈淡黄色。大肠杆菌、粪产碱杆菌性脓胸的脓液稀薄有粪臭味,组织坏死严重,不易局限,常形成全脓胸。


1 临床表现 展开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展开
3 流行病学 展开
4 实验检查 展开
5 辅助检查 展开
6 诊断要点 展开
7 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
8 预防 展开
9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10 并发症 展开
11 病程和预后 展开
12 诊断标准 展开
13 疗效判断标准 展开
14 诊断依据 展开
15 相关课件 展开
16 相关症状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