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体液学说 在正常情况下,肺可以清除或灭活来自患者器官或组织的某种因子,但在肺部有病变的情况下,肺不能清除或灭活这种因子,使之进入循环,引起特征性的骨质和软组织增生,但至今未证实这种因子的存在。最近发现的多种
肿瘤衍生的生长促进多肽因子为这种学说的发展提供了支持点。
2.神经学说 认为病变器官通过迷走神经传出一种冲动,经
反射机制使指端血管扩张、杵状变,当切断迷走神经时,
疼痛和体征可以缓解,同时患处血流量亦减少。
3.受体学说 近年来有人发现
肥大性骨关节病患者的糖皮质激素受体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增加,尿中
表皮生长因子含量升高。并发现糖皮质激素受体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变化与本病特征性
皮肤改变有关,而尿中
表皮生长因子含量增高可能与全身性变化如骨膜下新骨形成等有关。
还有研究发现继发性
肥大性骨关节病病变部位血流量增多,认为是由于血供增多及去氧血红蛋白的浓度增多,导致组织相对缺氧而引起
肥大性骨关节病的骨膜增生和骨化现象。而原发性
肥大性骨关节病病变部位的血流缓慢,局部缺氧,与继发性
肥大性骨关节病的改变明显不同,但病变相同,其机制如何,目前尚不清楚。有人认为二者应分属于不同的疾病。
4.病理
皮肤改变为
表皮肥厚,轻度乳头瘤样改变,
真皮胶原纤维增生,毛囊及皮脂腺增生、肥大,周围少量炎细胞浸润,成纤维细胞增生,皮下软组织
水肿,胶原组织增多,骨膜外小动脉管壁增厚,以中层增厚为主,周围组织小血管淤血及
淋巴细胞浸润。
骨改变包括骨膜
水肿、炎细胞浸润,随后有骨膜增厚、骨样基质沉着、矿化、新骨形成,骨皮质因与骨膜新生骨连接在一起而增厚。
滑膜改变为非特异性
炎症改变,充血、
水肿、轻度衬里细胞增生、炎细胞浸润,偶有小血管增厚伴纤维化,
关节翳形成。电镜检查显示滑膜组织血管内膜下有电子致密物质沉积。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未发现有免疫介导的血管损害依据。
【病因】
病因:
1.原发性 病因不明。约1/4病人有阳性的家族史,遗传是通过隐性或不完全的显性基因进行传递的,即具有不同外显率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也有报道染色体的异常对本病的遗传不起作用。
2.继发性 多继发于
肺和胸膜疾病、心血管疾病和胸腔外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