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
脑积水均以手术治疗为主,对有进展的
脑积水更应及时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可以去除病因或重建脑脊液循环通路,但目前手术效果尚未达到满意的境地。对于早期、发展缓慢或不适于手术治疗的
脑积水患儿,则以药物治疗为主,可酌情选用脱水或利尿药。后天性
脑积水还需同时进行原发病因的治疗。
1.手术治疗
(1)脑脊液分流术:目的是通过重建脑脊液循环通路,以达到脑脊液分流的目的。小儿
脑积水分流术的开展,不仅增加了
脑积水患儿的存活率,并使70%的患儿保持智力基本正常。按分流的终点不同,可分为颅内分流和颅外分流两种。颅内脑脊液分流术适用于阻塞性
脑积水,如侧脑室-小脑延髓池分流术、第三脑室造瘘术等。近年有研究报道在神经内窥镜下行第三脑室底脚间池造瘘微创手术,是一种治疗中脑导水管狭窄性梗阻性
脑积水的新方法。颅外脑脊液分流术适用于各型
脑积水,方法很多,包括将脑脊液引流至心血管的手术及引流至其他脏器或体腔的手术,前者常用脑室-心房分流术,后者常用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晚近香港大学神经外科专家创用脑室-上矢状窦分流术(吻合术),可避免其他分流术的缺点,交通性和非交通性
脑积水病例均可采用。
分流术效果除取决于手术本身外,与术前小儿脑皮质保留之厚度及有无合并其他畸形有关。分流术后尽管头围停止过快增长,但仍需用
头颅CT或MRI定期观察脑室大小及脑皮质厚度,以防持续存在的轻度颅内高压压迫脑皮质而造成智力发育障碍。术后经常随访,也将有利于及时发现分流管有无不通畅、远端分流管是否足够长或有无继发
感染等情况,以便给予相应处理。最近有研究发现,分流术本身造成的脑损害或术后并发症(如
感染、硬脑膜下血肿等);还可导致
癫痫发作,2岁内行分流术者更易发生,发生率高达20%v50%。
(2)减少脑脊液产生的手术:主要为脉络丛切除术或电灼术。因效果不好,已很少采用。
(3)去除病因的手术:如切除颅内
肿瘤、脓肿等占位性病变,恢复脑脊液循环通路。至于通过手术能解除先天
发育畸形所致阻塞原因者很少,如对Dandy-Walker畸形可行第四脑室正中孔切开术;对Arnold-Chiari畸形可行后颅窝及上颈段椎板切除减压术。中脑导水管阻塞性病变切除先天性隔膜外,但手术常造成
脑干损伤,很少采用。
2.药物治疗 目的在于暂时减少脑脊液的分泌或增加机体水分的排出(利尿),降低颅内压。主要使用
乙酰唑胺(醋氮酰胺)25v50mg/(kg·d),通过抑制
脉络膜丛上皮细胞Na
+-K
+ATP酶以减少脑脊液的分泌;或用脱水剂如
甘露醇、利尿药如
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噻)等,以增加水分的排出。这些药物的疗效一般不显著或仅有轻度的暂时效果,且不宜长期应用。对于有蛛网膜粘连的病人,可试用
地塞米松口服、肌内注射或鞘内注射治疗。有
癫痫发作者,给予抗
癫痫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