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化脓性细菌可通过三个途径引起颅骨化脓性
炎症:
1.身体其他部位的化脓性病灶或菌血症经血行播散。
2.头皮、面部、颈部和五官的疖肿、
炎症经淋巴或直接蔓延。
3.头部外伤特别是
开放性颅脑损伤初期清创不彻底或开颅术中的污染,导致伤口
感染引起颅骨
细菌性感染所致。
细菌及毒素导致颅骨血供障碍引起
炎症发展,极易向周围扩散,向外膨胀破坏颅骨外板,可致局限于该块颅骨的骨膜下
脓肿,穿破骨膜可导致广泛头皮下
脓肿,破溃后形成慢性窦道;向下可胀破颅骨内板,可致硬膜外
脓肿,再向下可侵蚀穿破硬脑膜可致脑膜炎及
脑脓肿,使病情加重,如诊断处理不及时可导致不良后果。但如能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尤其是在发生颅内并发症之前,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则预后较好,故临床上需高度重视早诊早治。
化脓性颅骨骨髓炎主要是由头皮伤口或邻近组织化脓性细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的感染蔓延侵入颅骨所致,少数是血行感染及手术后感染。感染极易向四周扩散,引起头皮下脓肿,破溃后形成慢性窦道;向下扩散可形成硬膜外脓肿;硬膜蚀穿后可引起硬膜下脓肿、脑膜炎、脑脓肿等,导致不良后果。但如能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尤其是在发生颅内并发症之前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则预后较好。
诊断思路
病史要点 多发生在青少年的额顶骨,起病有急有缓,病程较长,头皮有经久不愈且常向外排出黄色黏稠脓液及碎骨片。在患有头面部疖肿,鼻窦炎,身体其他部位有化脓性感染的病人突然高热、寒战,周身酸痛乏力,局部颅骨发生炎症性浸润,与其相应的头皮可表现为红肿热痛,进而出现波动感形成脓肿,破溃后成为经常向外排出黄色黏稠脓液及小块死骨片的窦道,渐转为慢性过程。也有的病人全身及局部反应均较轻,呈慢性发展过程,可表现为低热,局部头皮有中度红、肿、热、痛,并逐渐发展成为有波动感的脓肿,破溃后形成慢性窦道。在头部外伤及颅脑手术后的病人中,多因伤口感染扩散引起颅骨炎症反应,病变进一步发展,伤口破溃流脓形成慢性窦道。本病多在形成头皮下脓肿或窦道后才就诊,一般于起病后一个月以上甚至有数月或数年者。如炎症不能及时得到控制则可穿破硬脑膜向颅内扩延,引起颅内并发症,其中主要为脑脓肿,余为硬脑膜外及硬脑膜下脓肿和脑膜炎。可因其侵犯的部位、范围及严重程度而引起不同的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如头痛、呕吐、高热、谵妄、抽搐、昏迷、脑膜刺激征及颅内压增高、肢体瘫痪、失语等表现、严重时导致脑疝而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