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疽(anthrax)是由炭疽杆菌(bacillus anthracis)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炭疽杆菌为粗大的革兰染色阳性杆菌,无鞭毛,可形成荚膜,镜下形态呈竹节状,在体外环境下形成芽孢,并可在土壤及畜产品中存活数年。炭疽杆菌具有毒力很强的外毒素,可引起组织水肿和出血,亦可导致全身毒血症。本菌在体内形成荚膜后,亦可受保护不被机体的吞噬细胞所吞噬。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局部皮肤坏死及特异的黑痂,或表现为肺部、肠道及脑膜的急性感染,有时伴有炭疽杆菌性败血症。该病遍布全球,尤以南美洲、亚洲及非洲等牧区较多见,呈地方流行性。
诊断思路
(一)病史要点
流行病学资料 由于本病为动物源性传染病,流行病学资料对本病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应详细询问病人的职业、工作、生活、预防接种情况。
(二)查体要点
黑色焦痂为皮肤炭疽的特点,溃破皮肤表面的血样分泌物结成黑色似炭块样干痂,直径1~5cm,周围水肿,为硬性非可凹性水肿,无疼痛,稍有痒感,不化脓,皮损附近的淋巴结可肿大。肺炭疽可有高热、发绀等表现,并可闻及干湿啰音。肠炭疽以腹部的明显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腹膜刺激症为特点。炭疽性脑膜炎有脑膜刺激征。
炭疽(anthrax)为一种炭疽杆菌引起的动物传染病,牛、羊、猪、犬等家畜极易受染。通过接触受染的动物及污染的畜产品和从外周污染环境吸入而传染人类。经接触、吸人、食入等方式发生皮肤炭疽、肺炭疽和肠炭疽。皮肤炭疽最常见。肺炭疽虽较罕见,但病情严重,病死率很高。
炭疽(anthrax)是由炭疽杆菌(Bacillus anthracil)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草食动物,特别是牛、马和羊。人接触病畜及其 品而被感染。临床上主要为皮肤炭疽,表现为局部皮肤坏死及特征性黑痂。其次为肺炭 和肠炭疽,进而可继发炭疽杆菌败血症和炭疽脑膜炎。
病原学
炭疽杆菌是革兰阳性需氧芽胞杆菌,菌体较大,(5~10)µm×(1~3)µm,两端钝圆,芽胞居中呈卵圆形,排列成长链、呈竹节状。在宿主体内形成荚膜,荚膜具有抗吞噬作用和很强的致病性。细菌可产生三种毒性蛋白(外毒素),包括保护性抗原(protective antigen,PA),水肿因子(edema factor,EF)和致死因子(lethal factor,LF)。单独注射这些毒素,对动物不致病,混合注射后可致小鼠死亡。细菌在有氧条件下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在体外可形成芽胞。芽胞有很强的抵抗力,可在动物尸体及土壤中存活数年至数十年,而细菌的繁殖体则对热和普通消毒剂都非常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