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感染 ( infection of burn )
别名: 烧伤感染
解释 收起

概述:严重 烧伤病人由于体表、体内防御屏障的破坏,机体免疫功能的下降,广泛坏死组织的存在和体外、体内菌群的侵袭等引起的全身 感染,是威胁患者生命的重要原因。第三军医大学曾综合分析9329例 烧伤患者,死于 感染者占51.87%;北京积水潭医院分析 烧伤面积大于80%患者75例的死亡原因,死于 感染者占57.4%;解放军304医院分析3383例 烧伤病人,死于 感染的占死亡病例的67%.美国辛辛那提 烧伤中心报道,在其大面积 烧伤患者的死亡原因中, 感染占75%。从上述国内外资料可证实, 感染是 烧伤死亡的主要原因。此外, 烧伤患者最终死亡的原因多为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不少学者也发现,MODS最常见的—启动因素―是未被控制的 感染,或者称—MODS是潜在的,未被控制的 感染的一种表现―。     感染的概念和定义:传统的观念常将 感染、 菌血症、 败血症、 脓毒症等词汇不确切的应用,给科研、临床诊断和治疗产生不利影响。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胸科医师学会和危重病医学学会(ACCP/SCCM)联席会议委员会经共同商讨,对 脓毒症及其相关术语做出了明确定义,并推荐作为今后临床和基础研究中应用的新概念及标准。虽然对这些提法尚有一些争议,目前也已被国内科研和临床工作者逐渐接受采纳。有关对 脓毒症及其相关术语的概念大至如下:     1. 感染  感染是指微生物在体内存在或侵入正常组织并在体内定植和产生炎性病灶。     2. 菌血症( bacteriemia)  菌血症是指循环血液中存在活体细菌,血培养阳性,但不伴有全身症状。多年来,临床医生对 菌血症的概念认为无特殊临床意义。     3. 败血症(septicemia)  败血症以往指致病菌侵入血液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和其他代谢产物,引起全身 感染症状。因其命名不准确,容易造成概念混乱,目前一般已不再使用这一术语。     4.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是指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全身性 炎症反应,包括由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引起,亦可由大手术、严重创伤、 烧伤、 急性胰腺炎等非 感染性因素所致。MODS是SIRS进行性加剧的最终结果。SIRS的诊断标准是患者有下列1项以上临床表现者:
    ①体温超过38?或低于36?;
    ②心率>90次/min;
    ③呼吸频率>20次/min,或PaCO 2<4.27KPa(32mmHg);
    ④WBC>12×10 9/L或<4×10 9/L。     5. 脓毒症(sepsis)  脓毒症是指由 感染引起的SIRS,临床证实有细菌存在或发现高度可疑 感染灶,但血培养不一定是阳性。 脓毒症与SIRS在性质和临床表现上基本是一致的,只是致病因素不同而已。     6. 烧伤创面 脓毒症(burn wound sepsis)  皮肤 烧伤后的创面,短时间内创面可能无菌,但 烧伤形成的大量坏死组织很快成为细菌良好的培养基。腐败、 变性、渗出物等条件使得创面不可能—无菌―,当创面细菌不再限于表面,而是侵入到痂下邻近的非 烧伤组织,呈弥散性发展,组织菌量超过一般 感染的临界水平(10 5/g组织),导致全身明显的 感染症状,且病死率高,其性质实际上已超越 局部感染,应属 全身性感染的范畴,称之为—创面 脓毒症―。这一用词来自美军外科研究所的报道。该研究组对88例因 烧伤 感染死亡的病例做了较深入的研究,血培养阳性者不及1/2,内脏发现转移性 感染灶者也只有30%;但从广泛的创面组织学与细菌学调查中发现, 烧伤创面邻近的活组织内有大量细菌侵入,多数为革兰阴性杆菌,呈弥漫性损害。如将被侵袭的组织进行细菌定量培养,组织菌量经常在10 5v10 9/g组织之间,平均是10 7/g组织。由于 感染是弥漫性的,只计算2000cm 3组织被侵入的菌量,是7倍于双侧弥漫性 肾盂肾炎的菌量。如此多的细菌即使未侵入血液循环或内脏播散,其毒素也可导致患者死亡。目前对深度 烧伤焦痂下活组织的细菌定量与组织学检查已成为临床诊断的一项有意义的手段,血培养即使阴性,并不能代表 全身性感染不严重。     7. 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  是指 脓毒症患者在给予足够量的液体复苏后仍不能纠正持续性的 低血压,收缩 血压低于12kPa(90mmHg),或无明显其他原因如 心源性休克、 出血性 休克等的情况下, 血压骤降到5.3kPa(40mmHg),同时有低血流灌注状态如少尿,神志烦躁、谵语或 昏迷等症状。     8.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是指机体遭受严重创伤、 烧伤、 休克、 感染及大手术等急性损伤后,同时或先后出现2个或2个以上的系统或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

1 临床表现 展开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展开
3 流行病学 展开
4 实验检查 展开
5 辅助检查 展开
6 诊断要点 展开
7 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
8 预防 展开
9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10 并发症 展开
11 病程和预后 展开
12 相关课件 展开
14 相关检查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