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肺综合征 ( hepatopulmonary syndrome )
别名: 肝肺综合征;肝肺综合症
解释 收起

概述:肝肺综合征(hepatopulmonary syndrome,HPS)是由各种急慢性肝病并发的肺脏血管扩张和动脉氧合作用异常引起的低氧血症。实质上是原发性肝病、肺内血管扩张和动脉氧合不足所构成的三联征。一般情况下将中至重度的低氧血症(PaO 2<9.33kPa)列入肝肺综合征范畴,是由于慢性肝病引起的肝脏分解的扩血管物质的异常升高造成肺内动-静脉分流、通气/血流比例失调、门静脉-肺静脉分流、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等病理生理改变。临床上主要表现为 呼吸困难和 发绀。其诊断主要依赖于原发性肝病、肺内血管改变的 影像学检查以及血气分析,并应排除原发性心肺疾患及慢性肝病患者同时合并其他肺部异常造成的血氧变化,如肺部继发 感染、 胸腔积液及吸咽导致的呼吸道阻力增加等,这些因素可与肝肺综合征同时存在。     早在1884年,Fluckiger在报道一例37岁 梅毒女患者时,同时对 肝硬化、 发绀及杵状指进行了描述,当时并未认识到这些临床表现之间的内在联系。直到1935年,Snell报道了38例肝实质病变和胆道梗阻患者均有动脉血氧饱和度(SaO 2)下降,低于94%,并伴有血红蛋白的异常,3年后提出了这种现象与O 2和血红蛋白亲和力下降有关。1956年,Rydell和Hoffbauer详细报道了一例17岁男性—少年 肝硬化―的临床经过及在尸体解剖中发现肺内多处存在动-静脉吻合支,认为是引起临床 发绀的主要原因,为本病患者提供了组织学依据。此后人们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1966年,Berthelot等率先在本病患者死亡后的尸体解剖时将不透明胶注入肺血管床,发现 肝硬化患者存在肺内小动脉异常扩张,当时称之为肺 蜘蛛痣(Lung spider nevus)。肝肺综合征这一术语是由Kennedy和Knudson等于1977年首先提出。经过近20余年的大量研究,人们对其发病机制逐渐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1989年著名肝脏病学家Sherlock在其。肝胆系统疾病〃专著中正式应用这一诊断名词,现已被众多学者认可。
    肝肺综合征(hepatopulmonary syndrome,HPS)为慢性肝病或门脉高压患者由于肺内毛细血管扩张引起的氧分压下降。

1 临床表现 展开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展开
3 流行病学 展开
4 实验检查 展开
5 辅助检查 展开
6 诊断要点 展开
7 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
8 预防 展开
9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10 并发症 展开
11 病程和预后 展开
12 诊断标准 展开
13 疗效判断标准 展开
14 诊断依据 展开
15 相关课件 展开
16 相关药品 展开
17 相关检查 展开
18 相关症状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