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我国
疟疾的发病区域相当广泛,
疟疾引起的肾脏病其发病情况与原发病相一致。
1.地理分布 疟原虫分布遍及全世界。在我国,流行最广的是间日疟,其次为恶性疟,三日疟患者目前已极少见,卵形疟仅见少数病例。根据流行性质、
疟疾类别、媒介按蚊的差异、气候和地形等,可将我国
疟疾流行区划分为三大区:
(1)疟区?:北纬33°以北为非稳定性疟区,即我国的北部,包括山东、山西、河北大部分、辽宁、吉林、黑龙江、陕西、河南、江苏、安徽和新疆的部分地区。该区只有间日疟流行。
(2)疟区?:北纬25°v33°间亦为非稳定性疟区,包括贵州、湖南、江西、湖北、浙江、四川、福建、安徽和江苏的大部分、云南北部、广东、广西、河南、陕西和西藏的部分地区。该区以间日疟为主,恶性疟存在,偶见少数三日疟病例。
(3)疟区?:北纬25°以南,平原为非稳性疟区,山区为稳定性疟区,包括云南南部、贵州的南部和西部、广东的大部分、广西、海南、福建东南部和台湾。该区间日疟与恶性疟并存,三日疟有散在病例,海南省山区和云南边境地区恶性疟流行仍普遍,特别是存在抗
氯喹疟原虫,成为扩散恶性
疟疾的病灶区。
(1)传染源:只有周围血内含有成熟配子体的现症病人和带虫者才是传染源,无症状带虫者由于不易被发现而得不到治疗,因而成为
疟疾的主要传染源。
(2)传播媒介:人疟必须以按蚊为传播媒介。全世界传播人类
疟疾的按蚊有60余种,有20多种分布在我国,其中影响较大、分布较广者为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微小按蚊和大劣按蚊。除通过媒介按蚊传播的正常途径外,全世界因输血等异常途径传播
疟疾的病例逐渐增多,这些多属于三日疟病例。
(3)易感人群:除西非黑人对间日疟有不感受性外,人类对几种人体疟原虫普遍易感。反复多次
感染后人可产生一定程度的保护性免疫力。因此由于战争、垦荒或施工,大批易感人群由低疟区迁入高疟区,就容易发生暴发流行。反之,由于人口移动,相当数量的传染源由高疟区扩散到低疟区,同样亦可引起暴发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