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
胰瘘的治疗原则首先是抑制
胰腺分泌,包括体外营养支持、抑制
胰酶活性和使用
生长抑素类似物;其次是
胰瘘引流,包括各种经皮置管引流、手术引流和经内镜引流。
1.一般处理 禁食、胃肠减压能减少胃肠液对
胰腺的刺激,在
胰瘘的初期有良好作用。对高流量
胰瘘者应注意纠正水、电解质失衡,维持体内稳态。
2.营养支持 高流量
胰瘘者常因大量胰液外溢,病人消化及吸收功能受影响,常发生营养不良。应给予积极补充热量、维生素、蛋白质以改善全身情况,促进
胰瘘愈合。实践证明
肿瘤坏死因子能抑制
胰腺外分泌,减少
胰瘘的引流量,缩短瘘管闭合时间。此外,
肠内营养也越来越得到重视,因
肠内营养可促进肠道功能恢复,保护肠黏膜屏障作用、防止细菌移位,有利于预防全身
炎症反应综合征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
3.防治
感染
胰瘘合并
感染常致严重后果,且有较高病死率。引流液应常规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合理选择抗生素。在无培养结果时,可先经验性使用抗生素,一般
感染开始多为革兰阴性菌及厌氧菌,首选头孢三代抗生素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加
甲硝唑或喹诺酮类治疗。
4.
生长抑素类似物?
胰瘘治疗中应用
生长抑素类似物的主要作用为抑制
胰腺分泌和松弛肠道平滑肌,其可显著减少
胰瘘的发生和加快瘘口的闭合。在一项随机、前瞻性临床研究中发现,预防性地应用
生长抑素可降低选择性
胰腺切除术后
胰瘘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Martineau等综合文献分析报道
生长抑素类似物作为辅助治疗可减少术后
胰瘘的发生,并具有加快瘘口愈合的作用,但对病程少于8天的近期
胰瘘效果差。
5.经皮置管和手术引流
胰瘘可经皮置引流管引流胰液,促使瘘口闭合,但由于
胰瘘胰液对局部组织的消化腐蚀作用,存在引流时间长、瘘管愈合慢等问题,尤其对与主胰管相通的
胰瘘效果欠佳。
(1)
胰瘘的手术指征:绝大多数
胰瘘可自行闭合。Zinner报告的35例低流量
胰瘘(<200ml/d)平均闭合时间是76天;35例高流量
胰瘘(>200ml/d)平均闭合时间是92天。赵平报告的61例
胰瘘,低流量
胰瘘平均闭合时间是83天;高流量
胰瘘平均闭合时间是100天;90%
胰瘘可以在3v6个月内闭合。此间可以使病人从手术的影响中恢复,并给
胰瘘愈合的时间。因此有人认为应观察6v12个月;也有人主张高流量
胰瘘持续2个月就应该手术。有下列情况时,应积极考虑手术治疗:
②引流不畅、反复
感染、
发热,尤其是发现较大的脓腔;
③腹腔内大
出血;
④因胰管断端瘢痕形成导致梗阻性
胰腺炎并产生
疼痛时。
①
胰瘘窦道切除术:适用于瘘管细小、胰液流出道通畅的病例。术中应将瘘管周围组织游离,在靠近
胰腺处结扎瘘管后予以切除。术中应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北京协和医院施行了3例
胰瘘窦道切除手术,2例成功,1例术后
胰瘘复发,经保守治疗后自行闭合。该手术目前已很少应用,因为胰液流出道通畅的慢性
胰瘘绝大多数可自行闭合。对于个别经久不愈的病例,可采用黏合剂封堵
胰瘘的方法,将直径2v4mm的氯乙烯导管插入
胰瘘窦道,先用抗生素液冲洗并吸尽窦道内容物,然后向窦道内注入3v6ml高纯度的氯丁二烯乳状液;再注入12.5%
醋酸0.5v1.5ml,最后取出导管,
胰瘘即被聚合物封闭。封堵
胰瘘后应用
阿托品、
氟尿嘧啶等抑制
胰腺分泌;使通向
胰瘘的
胰腺组织萎缩。该方法应用于临床9例,观察2v8个月,均获成功,无一例复发。该方法简单易行、效果理想。
临床应用中未发现不良反应。
②
胰瘘窦道移植术:持续长久的
胰瘘已形成上皮完整覆盖的窦道。如果每天胰液流出量较多(>100ml/d)或胰液流出道有梗阻,可行
胰瘘窦道移植术。方法是先插入一根
导尿管或注入
亚甲蓝(美蓝)后,在瘘管旁做梭形切口,将窦道远端小心从腹壁各层剥离,再沿瘘管仔细分离至
胰腺附近,注意不要切破胰管。根据瘘管的位置可行
胰瘘管胃吻合术或
胰瘘管空肠吻合术。
③切除包括
胰瘘在内的远侧部分
胰腺:切除包括
胰瘘在内的远侧部分
胰腺,适用于胰管近端无梗阻的胰体、尾部
胰瘘。在进行手术前必须行瘘管造影或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了解
胰瘘的位置和它的起点,判断其自行闭合的可能性。假如
胰瘘仅累及第二或第三级胰管,而主胰管正常,这种瘘一般可以自行闭合,不需要手术治疗。如果主胰管受累或近端胰管有狭窄,往往需要手术。
胰瘘手术一般比较复杂,虽然大部分手术是成功的,但仍有少部分
胰瘘复发。对主胰管近端梗阻者或累及主胰管的
胰瘘病例重建胰液回流道是有效的治疗方式。手术方式包括胰空肠吻合、胰十二指肠吻合及胰管
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Oddi括约肌成形术也是解除主胰管近端梗阻的方式之一。
6.胰内瘘的内镜治疗 胰内瘘即
胰腺假 性囊肿。Dell Abate对15名
胰腺假性囊肿行内镜下引流,平均住院4.8天,死亡率为0,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亦为0,表明内镜下引流对压迫
胃肠道的
胰腺假性囊肿有良好疗效。Sciume报道内镜下引流成功率为88%(7/8)。Libera比较经乳头和经胃壁的内镜引流结果后发现两者无明显差异,成功率均较高 ,并发症发生率低。De Palma长期随访内镜下引流
胰腺假性囊肿病人,比较经胃壁和经乳头引流的效果,12人出现并发症,包括
出血(2例)、轻症
胰腺炎(2例)、囊肿
感染(8例),9人复发假性囊肿;随访25.9个月后,75.5%的病人治疗有效。
7.胰外瘘的内镜治疗 对与主胰管相通的
胰瘘,可经内镜行鼻胰管负压引流,把胰液引流到体外促使瘘管闭合,亦可行内镜下胰管支架置放引流,促使瘘口闭合。
(1)内镜下鼻胰管引流:国内孙志为等报道采用鼻胰管负压引流治疗8例
胰瘘病人,瘘管6v28天愈合,但鼻胰管易脱落,且不能解决胰管狭窄的根本问题。Brelvi报道3名长期酗酒伴
慢性胰腺炎病人,2人有
呼吸困难和
胸痛,影像学提示有
胸腔积液,ERCP发现瘘管从胰管通往胸腔,另一病人有左上
腹痛、少量
胸腔积液,假性囊肿与胃相毗邻。前两者行鼻胰管引流和胸导管引流,假性囊肿病人行经胃的鼻囊肿引流。瘘管7天内闭合,假性囊肿14天内吸收,3人均无
疼痛发作,出院后无假性囊肿和瘘管复发。
(2)胰管支架引流:内镜下胰管置放支架引流可解除胰管狭窄和梗阻,使胰液引流通畅,
胰瘘外引流量迅速减少,瘘口很快闭合(图3)。
Kozarek等用胰管支架治疗1例
胰瘘经保守治疗无效的病人,瘘口于支架置入后10天愈合,无复发和其他并发症发生。
(3)生物胶闭塞瘘管:传统上,由于
胰腺坏死引起的
胰腺瘘管形成,其处理手段为长期经皮导管引流或手术后开放引流,但手术后部分
胰腺功能丧失,还有并发
感染和静脉栓塞的危险。Findeiss使用生物胶闭塞瘘管,在随后的1年中,病人无任何症状,不再需要放置引流管及其他介入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