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本病的治疗原则是立即去除易感因素,如尽可能拔去久置的导管,必要时重新放置,同时及时处理引起免疫力降低的各种因素,并给予支持治疗。选用有效的抗生素以控制
感染。应强调使用抗菌药物前,根据不同的
感染部位,采用相应的标本作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测定,以便选用恰当抗菌药物。近年来本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普遍耐药,且出现多重耐药菌株。对
青霉素、
氨苄西林、
苯唑西林、
氯霉素、
红霉素、
头孢孟多等均耐药。不断发生的不动杆菌医院内ICU暴发流行和广谱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使该菌对过去敏感的抗生素亦呈进展性耐药:包括
米诺环素、多
黏菌素。第三代头孢菌素的敏感率亦下降到50v60%。由于近年来常以氨基糖苷类药物和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第一线药物,因而该菌对氨基糖苷类和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明显增加,如
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已上升到30%v60%。近来曾发生耐
庆大霉素、
阿米卡星的菌株流行,但对
妥布霉素仍敏感。不动杆菌耐药的机制包括产生灭活酶(?内酰胺酶、氨基糖苷类钝化酶)、细菌外膜乳蛋白改变和PBPs改变等。对于多重耐药的流行株,目前仅
亚胺培南、
舒他西林(
氨苄西林-舒巴坦)和
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治疗反应较好。
亚胺培南(imipenem),抗菌谱极广,抗菌活性非常强,对本菌有良好作用,其耐药率通常小于5%。
舒他西林(
氨苄西林-舒巴坦)对不动杆菌抗菌活性,可能与?内酰胺酶抑制剂可以恢复
氨苄西林的绝大多数抗菌活性有关。近年来,全球范围内鲍曼不动杆菌对
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已出现快速增长,并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2000年美国15家医学中心的资料显示,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为19%v22%。我国台湾最近报道2000年ICU中的鲍曼不动杆菌对
亚胺培南耐药率为22%。1994v1995年北京、上海等六家医院联合监测ICU分离的118株不动杆菌对
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14%。上海地区11家医院2000年4月至2001年3月的统计,不动杆菌属对
亚胺培南和
美罗培南敏感率分别为96.8%和94.4%。有资料显示:限制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使用,可使鲍曼不动杆菌的
感染率明显下降。如1992年西班牙巴塞罗那一家医院出现一起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
医院感染暴发流行,导致大量使用
亚胺培南,1997年该院ICU出现耐
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并迅速扩散。于是关闭所有ICU并彻底消毒,严格执行预防交叉传播的措施,结果鲍曼不动杆菌的
感染率明显减少。限制并合理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加强细菌耐药性的监测是防止和延缓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的重要措施。由于耐
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可同时对多种抗菌药,包括氨基糖苷类和氟喹诺酮类耐药,目前用于治疗耐
亚胺培南的鲍曼不动杆菌
感染可选药物极为有限,国外报道
舒他西林(
氨苄西林-舒巴坦)、
头孢哌酮/舒巴坦、多
黏菌素E和
多黏菌素B、
新生霉素等对耐
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
感染有效。对于脑膜炎患者,由于氨基糖苷类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全身用药药物浓度甚低,不能达到杀菌效果,故须加用鞘内注射。
妥布霉素、
阿米卡星或
庆大霉素,鞘内注射成人均为5v10mg/次,儿童为成人的1/2量。有脑室炎者,尚需作侧脑室注射,每天或隔天注射1次。或采用第三代头孢菌素联合氨基糖苷类治疗。呼吸道不动杆菌
感染者,使用
舒他西林(
氨苄西林-舒巴坦)联合
阿米卡星或
亚胺培南治疗是一个较好的选择。但最终选择还应根据临床药敏检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