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目前,垂体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有3种: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和
放射治疗。治疗方法的选择主要依据垂体
肿瘤的类型而定,一般而言,PRL瘤首选药物治疗,
溴隐亭已广泛用于大多数PRL瘤患者,并取得相当满意的疗效。经蝶窦选择性垂体瘤摘除术疗效可靠,主要用于对药物治疗不敏感及压迫症状严重者。垂体
放射治疗的疗效差,易造成垂体功能减退,通常仅作为辅助治疗手段。有些病例需要用两种或以上的治疗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泌
乳腺瘤积极治疗与否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即
肿瘤大小和高PRL血症是否引起症状。
肿瘤越大PRL水平越高,而微腺瘤的PRL增加不显著,多无症状,且一般不继续增大,故不主张积极治疗,而应严密观察其血清PRL变化。如果PRL显著增加,应做垂体扫描检查。若扫描检查发现瘤体增大,应予治疗以防演变成大的腺瘤。在没有特殊禁忌的情况下,大的腺瘤可采取药物治疗使
肿瘤缩小。因为据长期临床发现95%的微腺瘤不会进一步增大成大腺瘤,而大腺瘤一经发现如不治疗会继续增大。
少数微腺瘤患者PRL水平增高造成性功能减退、泌乳、不育或不孕以及
骨质疏松等症状时需要积极治疗,若未出现以上症状一般仅监测PRL变化。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为首选治疗方法。
溴隐亭(bromocriptin)于1971年开始用于临床。经过20多年的临床观察,表明它在降低血清PRL水平、缩小
肿瘤、改善
视野缺损及
脑神经受压症状、恢复性腺功能等方面均以取得显著的疗效。目前己有多种新型
多巴胺D
2受体激动剂问世,对D
2受体选择性较强的有
培高利特(pergolide)、
喹高利特(八氨苄喹啉)和
卡麦角林(cabergoline)等。
①作用机制:
溴隐亭是一种非激素的半人工合成的麦角生物碱衍生物(2-溴-Ω-麦角隐亭甲磺酸盐)。在受体部位模仿
多巴胺的作用。它优先激活D
2受体,但在DL和D
2位置也有活性,可在体内许多部位兴奋
多巴胺受体,由此会产生一定不良反应。它可与正常或腺瘤PRL细胞上
多巴胺D
2受体结合,产生
多巴胺一样的生理作用,抑制PRL的合成和分泌其一是直接兴奋垂体PRL分泌细胞上的
多巴胺受体,其二是间接兴奋下丘脑的
多巴胺受体而增加PIF的释放,从而用来治疗由高PRL血症引起的性功能减退、
闭经、不育、PRL瘤以及产后泌乳的抑制和一些
乳房病变。此外,
溴隐亭使
多巴胺不足引起的LH增高恢复正常,使增高的GH水平下降。它对大多数PRL瘤患者有效,能降低血清PRL,使
肿瘤缩小,从而消除
视野缺损和
脑神经压迫等症状、恢复被抑制的性腺功能。
溴隐亭不仅能抑制PRL细胞合成PRL,还可抑制其DNA的合成、PRL细胞的增殖及
肿瘤的生长,这是通过抑制PRL mRNA转录和PRL合成实现的。在治疗的开始6周内,
肿瘤细胞的胞吐现象减少,细胞质内PRL分泌颗粒增加,随后减少,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恢复正常,胞浆容积减少。治疗6个月后,
肿瘤细胞凋亡、
肿瘤组织可见巨噬细胞浸润、细胞间基质和
胶原纤维增多。如在治疗早期停药则
肿瘤可重新生长、PRL分泌颗粒增加。但长期治疗后停药,一般较少出现
肿瘤复发。
肿瘤缩小程度与血清PRL水平下降程度并不平行。
②用量及用法:
溴隐亭在
胃肠道内吸收率为25%v30%,并与口服剂量及血浆PRL峰值水平有线性关系。单次口服2.5mg,3h血清药物浓度达到峰值,7h后降到最低点,11v14h后很难测到。
溴隐亭的首过效应强,吸收的剂量仅有6.5%不被
肝脏代谢。
溴隐亭的一般治疗剂量为2.5mg,2v3次/d,少数需要更大剂量。有效治疗剂量与
肿瘤大小及PRL水平无关。
2.5mg的
溴隐亭可抑制PRL水平14h,在有些患者其生物活性可维持在24h之久。大多数患者对
溴隐亭的耐受性好。常见的副反应是恶心和体位性低
血压,偶尔伴有呕吐。体位性低
血压多在治疗开始时出现。与食物同服或开始时服1.25mg/d,并在随后的7v14 天内逐渐增加剂量至2.5mg,2v3次/d,可避免或减轻副作用。
阴道放置
溴隐亭片可取得和口服相似的疗效。前者血循环中
溴隐亭水平上升缓慢但最终峰值较高。单次阴道给药,药效可持续24h之久,且
胃肠道反应较小。每天只需留置2.5mg。
溴隐亭-LAR(parlodel-LAR)是一种长效的注射用
溴隐亭制剂,5h内血中
溴隐亭达到峰值,副反应很少,12v14h内血清PRL水平降至基础值的10%v20%,并能维持2v6周,
肿瘤也很快缩小。但用量过大时,要注意副作用的发生。
③疗效及监测:不同患者对
溴隐亭治疗的反应程度不一,这与腺瘤细胞表面
多巴胺受体数目和受体亲和力有关。
多巴胺受体数目越多,
溴隐亭治疗的效果越好。疗效差异与药物剂量无关,因为即使是单次给予2.5mg的
溴隐亭,反应程度也不尽相同。
溴隐亭可使80%v90%的PRL微腺瘤患者恢复正常的PRL水平,60%v75%的大腺瘤患者用
溴隐亭治疗后不仅PRL水平恢复正常,并且
肿瘤缩小程度在50%以上。如果PRL水平有显著下降,即使未完全恢复正常水平,也能使月经恢复正常并恢复正常排卵功能。对
溴隐亭敏感的患者长期药物治疗可使其PRL水平进一步下降。此外,药物治疗PRL显著增高的PRL瘤患者,其恢复正常PRL水平的速度要比PRL水平增高不显著者慢得多。
长期
溴隐亭治疗可引起
肿瘤血管周围纤维化。长期治疗微PRL瘤不影响以后手术治疗的效果;对于PRL大腺瘤患者长期的
溴隐亭治疗(疗程大于6v12周)可以因纤维化形成而减少以后手术完全切除
肿瘤的机会,而且取得疗效后如立即停药可导致
肿瘤重新增大,因此大腺瘤患者停药必须慎重。可以逐渐减量并严密观察血PRL,如每月2.5mg(或更小)时PRL不再增加或
肿瘤不再增大时,可考虑停药。
5%v10%的患者对
溴隐亭不敏感(
溴隐亭抵抗)。这不仅与
肿瘤细胞表面D
2受体表达减少有关,可能也涉及到受体转录后的拼接缺陷。用放射性标记的
多巴胺 target=_blank>
多巴胺
(一)药物治疗
首选
溴隐亭,开始剂量为2.5mg/d,以后每隔5~7d增加1.25~2.5mg/d,直到取得满意疗效。多数患者有效量为5~7.5mg/d。用药后绝大多数患者血清PRL迅速下降,直至正常。2~3个月左右溢乳明显减轻或消失,月经来潮。获得疗效后药物剂量宜缓慢递减,直到维持量,多为1.25~2.5mg/d,持续2~3年甚至更多年。
(二)手术治疗
对
溴隐亭治疗无效且
肿瘤有扩大倾向者,可考虑手术,但手术常不彻底,大多数患者术后仍需接受
溴隐亭治疗。
(三)
放射治疗
常用直线加速器照射、 γ刀或X刀治疗。
催乳素瘤除了占位性病变的影响外, 主要临床表现与高
催乳素血症是密切相关的,通过增强
多巴胺的抑制作用可以减少
催乳素的分泌。
溴隐亭为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可减少
催乳素分泌,恢复下丘脑-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周期性分泌,恢复卵巢对促性腺激素的反应性, 消除
闭经和不育。
溴隐亭可伴
肿瘤缩小。剂量可从每日2.5mg开始, 分2次,进食时服, 剂量宜逐渐增加, 每周增加不超过1.25~2.5mg/d, 直到临床奏效。一般日剂量为2.5~15mg, 分2~3次服用。若月经已来后又出现停经3天以上, 即应检查是否怀孕,并考虑停药。
溴隐亭可以缩小垂体瘤达1/2, 术前应用可便于手术切除, 而术后长期应用可以预防
肿瘤复发和高
催乳素血症,应用4~6年以上并无不良反应;但单独应用药物治疗者,停药后垂体
肿瘤可恢复到原来大小。
卡麦角林亦可用。
催乳素瘤的自然发展过程尚不清楚, 大多数微腺瘤并不发展成为大腺瘤, 但需要长期随访。为解除大腺瘤的压迫症状, 宜手术, 必要时配合放疗和药物治疗。
培高利特作用较
溴隐亭强100倍,可使
肿瘤缩小,月经恢复正常者达3/4以上, 开始药物治疗时应限制运动,避免周围血管扩张而促发直立性低
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