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在药物治疗前,要供给充足的水分,尤其是新生儿和小婴儿,避免脱水及高钠血症。
肿瘤患者应根据
肿瘤的性质、部位决定外科手术或放疗方案。对精神性烦渴综合征者寻找导致多饮多尿的精神因素,以对症指导,进行精神疗法。
①
鞣酸加压素(
长效尿崩停):为
脑神经垂体提取物,国产制剂每毫升含
加压素5U,为混悬液,应用前须摇匀。本品吸收缓慢,先从小剂量开始,每次肌内注射0.1ml,作用可维持3v5天或更久。一次注射后需待再出现多尿,然后注射第2次,或对疗效不理想者可逐步增加剂量,每次增加0.05ml,如果一次用药过量或用药后作用尚未消失就再次用药,可造成水中毒(water intoxication),或因血管平滑肌收缩出现面色苍白、
腹痛、
血压升高等反应。有些病人多饮已成习惯,用药期间仍大量饮水,也易引起水中毒,故因适当限制饮水量。
②1-脱氨-8-右旋
精氨酸血管
加压素(DDAVP):为人工合成制剂。抗利尿的作用较强,无明显的血管收缩的副作用。制剂有鼻吸、针剂和口服三种,目前最常用口服制剂(
去氨加压素),0.1mg/片和0.2mg/片,与天然的
精氨酸
加压素结构类似,口服
去氨加压素(弥凝)后疗效可维持8v12h,宜从小剂量每次0.05mg开始,2v3次/d。服该药后很少部分患者可出现
头痛、恶心、胃不适、鼻充血,如不限制饮水也会引起水潴留。
(2)非激素疗法:
①
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塞):每天2v3mg/kg,分2v3次口服,适用于轻型或部分性
尿崩症。通过利尿作用,细胞外液容量减少并伴钠的轻微耗损,导致
肾脏近曲小管中滤液的重吸收增加;也有人提出其作用是兴奋血管紧张素分泌,后者又可兴奋
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其不良反应可引起电解质紊乱、低血钾、软弱无力等症状,可同时补充钾制剂。
②
氯磺丙脲:原用作口服降糖药,也有抗利尿作用。仅用于中枢性者,每天20mg/kg,早晨顿服或分2v3次口服。长期应用,有时可引起
低血糖发作。
③其他药物:有
氯贝丁酯(安妥明)(降血脂药)、
卡马西平(酰胺咪嗪)(抗
惊厥药),两者可能通过兴奋ADH分泌而使尿量减少。
2.肾性
尿崩症的治疗 肾性
尿崩症的治疗以避免高张性脱水及减少尿量为主要目标。一旦钠的摄取量少于0.7mmol/kg,就应适当减少蛋白质摄取量,每天少于1g/kg,但注意不要影响婴儿的
生长发育。常用的药物:
①
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塞);
②
吲哚美辛(消炎痛),每天3mg/kg,单独用或合并
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塞)用。
肾性
尿崩症的治疗有后天原因者应消除原因。先天性肾性
尿崩症治疗困难。治疗目的是保证适当热卡的摄入,保证生长正常和避免严重的脱水。早期治疗可减轻生长和智能的落后。药物用噻嗪类利尿药和氨氯比嗪联合治疗。噻嗪类可增加钠和水的排出,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近端肾小管钠和水的重吸收。
吲哚美辛(消炎痛)可进一步增加钠和水的重吸收。噻嗪类可引起血钾降低应注意补充。
3.SIADH的治疗 慢性SIADH时最好的治疗是限制饮水。正常人每天肾溶质负荷需水500ml/m
2,非
肾脏水丢失为500ml/m
2,因此限水量为1000ml/m
2,可使血钠降低或低钠血症的纠正非常慢。急性SIADH的治疗比较困难,一般无
神经系统症状时也只是限水,有神经症状时虽然此时可给高度盐水3% NaCl 3v5ml/kg能使血钠上升5v7mmol/L即应停止,但是由于醛固酮和
心钠素的分泌使钠很快又从尿中排出,而不能在血中保留。长期治疗应是限水缓慢地纠正低血钠。药物治疗用
尿素口服对SIADH的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