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机制:泪腺的原发性
感染与全身状况有关。继发性
感染多由全身血液循环或
局部感染灶经过淋巴管或泪腺排出导管逆行进入泪腺组织,引发泪腺
炎症反应。根据机体的不同免疫状态及致病菌毒力的大小,出现不同的病理学过程。
【病因】
病因:
1.原发性
感染可能由结膜囊经泪腺腺管入侵或血源性。发病前可有上呼吸道
感染,有时呈流行性,并伴有明显的全身症状。
2.继发性 有来自局部或全身者。
(2)病灶转移:远处化脓性病灶转移而来,如扁桃体炎、中耳炎、
龋齿、
肾盂肾炎等。
(3)全身
感染:如葡萄球菌所致的疖肿,链球菌所致的
猩红热,
肺炎链球菌和大肠埃希杆菌
感染,多为化脓性,一侧泪腺受累。
3.
沙眼性泪腺炎(trachomatous dacryoadenitis) 一方面
沙眼可使结膜组织瘢痕化,阻塞泪腺排出管而致泪腺组织萎缩,结缔组织中
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上皮细胞空泡和脂肪样变,泪液分泌减少,引起
眼干燥症。另一方面由真性
沙眼性泪腺炎所致,
感染从排出管或淋巴管上行,急性期在小管周围浆细胞聚集成滤泡,后期纤维化引起上皮萎缩,由于尚未从病变泪腺中分离出
沙眼衣原体,以上
沙眼病变过程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确定。
4.结核性(慢性)泪腺炎(tuberculous dacryoadenitis) 十分常见,多由血行播散而来。本病有2种类型:
①急性粟粒型:全身粟粒性结核播散,常侵犯双侧泪腺。
②局限性孤立型结核球型:临床上十分重要,常并发于
肺结核、
淋巴结核或骨结核,由血行播散,多为青年患病。临床上有两种表现:
(1)硬化型:为慢性进行性
肉芽肿性炎症,分叶状硬结节、可活动、不痛。有时显示
上睑下垂或
眼球突出,眼球向上运动障碍,耳前
淋巴结可受累,可单侧或双侧。有的形成
囊肿或钙化。少有自然痊愈,但多数需手术摘除,完整切除者术后不再复发。
(2)干酪化型:慢性进行性的眼睑红肿,冷
脓肿形成则有波动感,穿破后在上睑形成瘘管,侵及周围
皮肤,甚至全身播散而致命。
6.Sjögren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