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结构与D-丙氨基酸相似,可抑制结核杆菌的细胞壁合成,干扰结核菌的细胞壁的早期合成,竞争性地抑制细胞浆中的L-丙氨酸消旋酶和D-丙氨酸合成酶,L-丙氨酸消旋酶使L-丙氨酸形成D-丙氨酸,D-丙氨酸合成酶可参与丙氨酸到五肽,为黏肽和菌体细胞壁合成所必需。特别是对链霉素、对氨基水杨酸钠、异烟肼和紫霉素耐药的结核杆菌有效。本品属广谱抗生素,对革兰阳性和阴性菌均有抑制作用,但抑菌力较弱,对结核杆菌有较强抑菌作用,体外最低抑菌浓度为5v20δg/ml。对其他的分枝杆菌、立克次体和某些原虫也有抑制作用。
口服在胃肠道吸收迅速,血浆药物浓度达峰时间为3v4h。口服每次250mg,每天2次,血药浓度可维持达20v30δg/ml。在体内分布甚广,服后迅速分布于全身组织和体液中,在脑脊液、胸腔积液、胎盘血和母乳中药物浓度与血浆浓度相仿,腹腔积液、胆汁、痰、羊水、肺组织和淋巴组织中均可发现药物,血浆半衰期为2v10h。服药后2v6h排出最多,72h后65%以原形药物由尿液中排出,其余35%在体内代谢分解。由于在尿液中高度浓缩,对尿道结核无须给予大剂量,肾功能不全者可在体内蓄积。
用于治疗对本品敏感的活动性结核病,但需与其他有效抗结核药物联用。自于可能引起严重精神错乱,故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1.患有癫痫、严重忧郁症、烦躁或精神病者禁用。 2.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禁用。 3.嗜好饮酒者禁用。
不良反应主要为中枢神经反应,1.常见头痛、眩晕、嗜睡、行为异常、精神抑郁、定向或记忆障碍、震颤、抽搐、烦躁不安、惊厥或昏迷。 2.偶见加重心力衰竭、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肝功能异常、AST或ALT升高,本品可诱发精神病性反应,出现精神障碍和自杀倾向。
1.慎用:心功能不全者慎用。对儿童的安全性尚未明确,妊娠及哺乳妇女慎用。 2.本品的不良反应与血药浓度和给药剂量相关,特别是一日超过500mg时,治疗期间最好能监测血药浓度,并应控制其低于30δg/ml,对测定的血样宜于每天首剂服用前抽取。对肾功能不全者一周监测1次。 3.神经反应包括神经和精神两方面,可出现肌肉抽搐、惊厥发作,一旦出现应立即停药,宜同时给予大剂量的维生素B6以预防。
口服: 1.成人每天0.5v1g,分2次服用,初始2周可每次0.25g,每天2次,最大剂量为每天1g。 2.儿童每天5v20mg/kg,分2v4次服用,首剂用半量。
与异烟肼和乙硫异烟胺不宜联合应用,以免对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累加性影响,加大神经毒性。应用期间不宜饮酒。
本品抗菌谱较广,但抗菌力不强。抗结核作用远比异烟肼、链霉素弱,其优点是细菌对本品不易产生耐药性。本品为二线抗结核药,因毒性大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国内已不生产,主要用于对其他抗结核药耐药的结核感染和肺外结核病。
| 非结核性分枝杆菌关节炎 |脑结核瘤 |髋关节结核 |子宫内膜结核 |维生素B6缺乏病 |非典型分枝杆菌性巩膜炎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 |维生素B6缺乏病 |堪萨斯分枝杆菌感染 |妊娠合并肺结核 |瘰疬性皮肤结核病 |疣状皮肤结核 |疣状皮肤结核 |小儿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老年人肺结核病 |葡萄球菌感染 |医用药物中毒所致的精神障碍 |诺卡菌病 |小儿肾结核 |膀胱结核 |诺卡菌病 |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 |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