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惰性(indolent)非霍奇金
淋巴瘤的治疗 惰性非霍奇金
淋巴瘤包括小
淋巴细胞
淋巴瘤(small lymphocytic lymphoma)、淋巴
浆细胞
淋巴瘤(lymphoplasmacytic lymphoma)、边缘带B细胞
淋巴瘤(marginal zone B-cell lymphoma)、滤泡型
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级)及蕈样真菌病(mycosis fungoides)。惰性非霍奇金
淋巴瘤自然病程长,进展缓慢,中数生存期6v7年。
惰性淋巴瘤早期(?、?期)很少见,不超过10%,且主要为滤泡型。治疗目前多推荐区域照射,即照射受累
淋巴结区及其两侧各一邻近未受累
淋巴结区。照射剂量30v40Gy。放疗的5v10年无病生存率约60%。联合
化疗也可达到相近疗效。
晚期病例因病情进展缓慢,可长期无症状,生活质量良好。目前多主张密切观察暂时不治疗,以避免长期反复
化疗引起耐药性及过度治疗的并发症。待病情恶化时(如出现消瘦,低热,
淋巴结、肝、脾进行性肿大或器官压迫,贫血,外周血
淋巴细胞明显增高等表现)开始
化疗。
化疗常采用单一药物
化疗如
苯丁酸氮芥(Chlorambucil)4v6mg/d或
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100v200mg/d,口服,连服2v3周,间歇应用,可联合服用
泼尼松。亦可应用COP、COPP或CHOP联合
化疗方案(表6)。以上治疗的完全缓解率30%v60%。近年有报道主张一旦诊断即给予强烈联合
化疗,可取得较高的完全缓解率,但5年生存率与单一药物治疗组相近均约75%,无显著性差异。晚期患者治疗过程中常反复发作,目前尚难以治愈。
新药
氟达拉滨(Fludarabine)治疗复发病例有效率40%v50%。
干扰素配合
化疗可巩固延长疗效。新近应用CD20单克隆抗体治疗瘤细胞CD20阳性的患者,尤适用于滤泡型
淋巴瘤,有效率40%v50%。
2.侵袭性(aggressive)非霍奇金
淋巴瘤的治疗 侵袭性
淋巴瘤包括弥漫性大B细胞
淋巴瘤、滤泡型
淋巴瘤(?级)、套细胞
淋巴瘤、外周T细胞
淋巴瘤(特指的和非特指的亚型)及间变性大细胞
淋巴瘤。此类
淋巴瘤病情进展较快,迅速经淋巴路及血行播散,自然病程短,不治疗多于1、2年内死亡。经
化疗及放疗约40%可能长期存活。
由于侵袭性
淋巴瘤的上述生物学特点,治疗以积极的多药联合
化疗为主,可配合局部放疗(如巨大肿块、脑病变等)。近20余年来出现了多个联合
化疗方案,经多中心随机比较研究表明各方案的完全缓解率(44%v56%)和3年生存率(50%v54%)均无显著性差异,但CHOP方案的严重不良反应较少。迄今CHOP方案是国际公认的治疗侵袭性
淋巴瘤的金标准
化疗方案(表6)。
化疗应力争达到完全缓解,其后给予2v3个周期的巩固
化疗,总共需6v9周期。巨大肿块或残存病灶可加局部病灶野放疗。
国际非霍奇金
淋巴瘤预后指数分组(表7)有助于指导选择治疗方案及评估预后。高危病例可选择强化的联合
化疗。
初治不能达到完全缓解的难治病例和复发病例给予挽救联合
化疗(salvage treatment),常用药物有
异环磷酰胺、
阿糖胞苷、
依托泊苷及
顺铂等。完全缓解率仅20%v30%,且缓解期短。
难治及复发病例特别是
化疗尚敏感者可进行大剂量
化疗/放疗联合自体
造血干细胞移植。
化疗敏感者疗效较好,长期无病生存率30%v40%。
3.高侵袭性(high aggressive)
淋巴瘤
综上所述,目前非霍奇金
淋巴瘤的治疗趋向根据
淋巴瘤的疾病类型(entity)结合国际非霍奇金
淋巴瘤预后指数制定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1)套细胞
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
临床表现:男性及耉年多见.就诊时多呈播散性病变(80%为?、?期),呈侵袭性病程。
形态学:小v中等大细胞,核不规则形、核仁不明显.常为弥漫型,相应细胞来源于淋巴滤泡的套细胞。
免疫表型:CD20(+)、CD5(+)、CD10(-)、CD23(-)、sIgM(+)、sIgD(+)。
分子细胞遗传学:t(11;14),IgH基因重排(+),
bcl-1基因(+),细胞周期蛋白D1过度表达。
治疗宜应用含蒽环类药物的联合
化疗,CR率约30%,疗效不佳,5年生存率约10%。
(2)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淋巴瘤(gastric lymphoma of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呈惰性病程,病情进展缓慢,就诊时多为?、?期。瘤细胞来源于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边缘带B细胞,可转化为大细胞
淋巴瘤。临床表现与溃疡病、
胃癌相似,应注意鉴别。胃镜胃黏膜活体组织病理检查是主要诊断方法。
细胞形态学:小或中等大细胞,弥漫型,具有特征性淋巴上皮病变。
免疫表型:sIg(+)但IgD(-),CD20、CD19、CD22等(+),CD5、CD10、CD23(-)。
分子细胞遗传学:3三体、t(11;18)、IgH基因重排(+)。
近年认为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淋巴瘤的发病与幽门螺杆菌
感染引起自身免疫紊乱有关,瘤细胞为抗原(幽门螺杆菌)依赖性生长。
最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