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本病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当并发
肠梗阻,或
淋巴结化脓穿破致腹膜炎时,则需手术治疗。有时为了诊断,需要除外
恶性淋巴瘤或其他
肿瘤时也行剖腹探查。
1.
支持疗法 活动性肠系膜结核应卧床休息,纠正营养不良,必要时可给以静脉内高营养,输血或输入血浆蛋白。
2.抗结核治疗
(1)抗结核药物的选择:对结核性肠系膜淋巴炎的处理类似其他部位的结核,但疗程必须在1v1.5年。对初治病例,
链霉素、
异烟肼、
吡嗪酰胺和
利福平等第一线药物为首选。为了延缓或防止耐药性的产生,目前强调2v3种药联合治疗,用利福乎、
异烟肼及
链霉素合并治疗6个月后复发率只有3%。若为继发结核性肠系膜淋巴炎,病人可能曾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对一线药物产生一定的耐药性,可考虑第二线药物,如
乙胺丁醇、乙硫异酰胺、
卡那霉素、环丝霉素等。
(2)治疗方案:
①2HSP/10HP;
②2HSE/10HE。
一般在治疗开始后1v2周内,患者的自觉症状即可改善,食欲增加,体温和大便趋于正常。然而如果治疗不及时。病程已届后期,即使给予合理、足够抗结核治疗,仍不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3)药物副作用:副作用发生的时间以前半月内最多见,超过60天无副作用者,继续服药则很少发生副作用。
副作用多发生在
肝脏、胃肠、神经、肾、
关节、
皮肤、血液等器官系统。按其发生的频率,大致排序为:肝损害、胃肠反应、过敏反应和神经反应,其他副作用很少见。
⑦肾毒性:最常见于氨基糖苷类药物。
3.对症治疗
(3)不完全梗阻:除上述对症治疗外,应行胃肠减压。
4.剖腹探查 本病常疑为
急性阑尾炎而施行手术。术中可以发现阑尾多属正常,但肠系膜
淋巴结多数有肿大,腹腔中并可有少量积液。此时可照例予以阑尾切除,
淋巴结可摘出1枚做活组织检查,腹腔则缝合而不予引流,患者大都可以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