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源性膀胱 ( neurogenic bladder )
别名: 神经源性膀胱;神经原性膀胱障碍;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neurogenic vesico-urethral dysfunction
解释 收起

概述:正常的排尿活动由脊髓 反射中枢及交感、副交感、体神经共同参与,任何与排尿有关的神经受到损害后,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称为 神经源性膀胱。根据逼尿肌功能分为两类:
    ①逼尿肌 反射亢进;
    ②逼尿肌无 反射。     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是一类由神经病变或损害引起的膀胱和(或)尿道的功能障碍性疾病,常同时伴有膀胱尿道功能的协调性失常。 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产生复杂的排尿症状,排尿不畅或 尿潴留是其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神经源性膀胱,简单地讲是指缘由各类神经系统疾患而导致膀胱尿道功能异常的一种状态。
    正常的膀胱尿道功能状态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充盈期(储尿期):
    (1)随着尿量的增加膀胱内能一直处于低压状态,并同时存在恰当的感觉。
    (2)膀胱出口不论是在静息时还是在有腹压增加时能一直处于闭合状态。
    (3)没有膀胱的不自主收缩。
    排尿期:
    (1)膀胱平滑肌整体收缩,并且具有恰当的收缩力。
    (2)尿道能协同性地松弛平滑肌以降低其出口的阻力。
    (3)没有解剖性的梗阻。
    维持正常储尿和排尿不但需要结构正常的储尿排尿终末器官(膀胱和尿道),更重要的是有赖于完整的控制排尿的神经系统存在,任何上至大脑皮层的排尿中枢下至支配排尿终末器官的神经末梢的异常均可能削弱控尿能力,出现排尿期或储尿期的症状,表现为尿频、尿急、尿失禁、排尿困难及尿痛等症状,统称下尿路症状(LUTs),此时应考虑可能存在神经源性膀胱,并进行更明确的诊断和治疗。
    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是由于调节和控制排尿生理活动的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受到损害而引起的膀胱及膀胱或(和)尿道功能障碍。可见于各年龄段的人,男女均可发生。国际尿控学会曾用神经源性排尿功能障碍(neurogenic voiding dysfunction)描述本病。近年大多数学者将本病称为“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neurogenic vesico-urethral dysfunction)”。
    神经源性膀胱临床症状复杂多样,类型繁多,治疗困难,是目前医学上的一个难点。近20年来,由于尿动力学的发展,对神经源性膀胱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临床在诊断、分类和治疗上有了很大进展,以保护肾脏功能为目的的一些新的治疗方法使患者排尿功能得到了明显改善。
诊断思路
    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诊断主要在三方面:
    1.病变的诊断。
    2.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的诊断。
    3.相关系统、器官功能障碍的诊断。
    控制排尿功能的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神经受到损害而引起的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称为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诊断神经源性膀胱包括两个部份,首先应明确排尿功能障碍是否为神经病变所引起,其次为神经源性膀胱属于哪一类型。

1 临床表现 展开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展开
3 流行病学 展开
4 实验检查 展开
5 辅助检查 展开
6 诊断要点 展开
7 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
8 预防 展开
9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10 并发症 展开
11 病程和预后 展开
12 最新进展 展开
13 诊断标准 展开
14 疗效判断标准 展开
15 诊断依据 展开
16 相关课件 展开
17 相关药品 展开
18 分型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