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脑
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是脑血管
发育异常所致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种。占脑
血管畸形90%以上。
本病可发生于脑的任何部位,病灶左右侧分布基本相等。90%以上位于小脑幕上,而大多数分布于大脑皮质,约占幕上病灶的70%。其中以顶、额、颞叶多见,枕叶略少,而位于大脑纵裂内即额、顶、枕叶内侧面的AVM并不少见,占幕上病灶的15%左右,外侧裂区AVM约为8%。累及深部结构,如纹状体内囊丘脑区等部位者约为1%,
胼胝体及其他中线结构者占6%左右。小脑幕下的AVM,占10%以下,可见于小脑半球、小脑蚓部、小脑桥脑角及脑干等部位。
脑动静脉畸形是胎儿期脑血管形成异常的先天性疾患,局部血管成丛状,由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团及引流静脉组成,病灶一般呈楔形,尖端指向脑室。脑动静脉畸形的病因与先天性因素有关,由于胚胎后期局部没有形成正常的毛细血管,血液直接由动脉流人静脉,使静脉因压力扩张增大,动脉因供血多也逐渐增粗,加上侧支血管形成及扩大,逐步形成迂曲、缠结、粗细不等的畸形血管团。脑动静脉畸形是自发性脑内血肿及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病因之一,发病年龄以20~40岁居多,平均25岁发病,男女发病比例为1.6:1。90%发生在幕上大脑半球,发生在幕下者占10%,发病突然,严重者导致病人死亡。脑动静脉畸形并发脑内血肿是神经外科的急症,一旦发现应及时治疗。
诊断思路
1.病史要点
(1)出血:急性起病,多为自发性脑内出血和(或)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常伴有头痛、恶心、呕吐。
(2)癫痫:因邻近脑组织缺血、胶质样变性所致。多为癫痫大发作和局灶性癫痫,精神运动性发作和小发作少见。
(3)头痛:多数是脑内出血的结果,此外,约有半数病人在出血前即有持续性的或反复发作的顽固性头痛。
(4)局灶症状:由血管畸形部位、血肿压迫及脑萎缩区域而定。如额叶的情感障碍、运动性失语,颞叶的命名性失语、听觉性失语,顶枕叶的皮质性感觉障碍,基底节的震颤和脑干的交叉性瘫痪等。
(5)其他症状:有的脑动静脉畸形病人可闻及颅内血管吹风样杂音,压迫同侧颈动脉杂音减弱,压迫对侧颈动脉则杂音增强。有的脑动静脉畸形累及眶内或海绵窦,可有眼球突出、复视及血管杂音;累及横窦及乙状窦可继发颅内高压。
(6)家族遗传因素:家族中有无自发性脑内出血和(或)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成员。病人有无顽固性癫痫、头痛、神经功能进行性障碍;有无自发性颅内出血史、高血压史、血液病等病史;有无长期使用溶栓、扩血管等药物。
2.检查要点
(1)一般情况:多见于青年患者,自发性脑内出血量大时可有急性颅内压增高症状,伴有血压升高、脉搏和呼吸变慢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2)神经系统检查:神志方面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自发性脑内出血大重者可深昏迷,患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以及偏瘫、失语等;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常出现颈强直等脑膜刺激征。
脑动静脉畸形(artefiovenous malformation,AVM)是最常见的有症状的脑血管畸形。由扩张的供血动脉、异常扩张纡曲的动脉和静脉纠缠在一起形成的畸形血管团及扩张纡曲的引流静脉组成,动脉和静脉之间没有毛细血管网,常伴有出血、钙化;周围脑组织可有胶质增生,可合并动脉瘤。好发年龄20~40岁,90%发生在小脑幕上,10%发生在幕下。
分类
一、根据脑AVM 的部位
Rodesch等将其分为6类:
(一)皮质AVM 位于脑表面,进入脑沟而侵入周围脑组织称脑沟AVM或皮质本身(脑回AVM),仅由皮质动脉供血,引流入皮质静脉。
(二)皮质一皮质下AVM 由皮质动脉供血。侵及皮质下白质,向脑深或浅部静脉引流。
(三)皮质一脑室AVM 由皮质穿支动脉供血,引流入浅或深部静脉。
(四)皮质一胼胝体AVM 除穿支动脉供血外,类似皮质一脑室AVM,占据脑表面和胼胝体的一部分。
(五)深部AVM 仅由穿支动脉供血并引流入深部静脉。
(六)脉络膜丛AVM 仅由脉络膜和室管膜下动脉供血,引流入同名静脉。
Stein等的分类法为:
(一)表浅型(软膜、皮质)主要累及脑膜及皮质。
(二)深部型(或中央型)累及皮质灰质及其邻近的白质。
(三)髓质型主要累及髓质动脉和静脉。
(四)旁中央(基底节及脑室)及中线型(胼胝体、脑干、小脑)。
二、根据畸形团大小
Spetzler分类法为:
小型<3cm。
中型3~6cm。
大型>6cm。
小AVM(隐匿性),边界小于1cm,供血动脉、引流静脉为正常大小管径的畸形团,其被发现的唯一方法是出血,急性出血期由于血肿的压迫,小AVM不易诊断。Munshi报道,即使认为手术全切除的AVM,经术中血管造影后仍有约8%的检出率。因此,血肿溶解吸收后多次脑血管造影是非常必要的。
三、根据影像学检查
Lasjaunias等将脑AVM分为:
(一)动脉直接输入畸形血管团(终末型)。
(二)动脉发出分支输入畸形血管团(路过型)。
(三)与血流有关的动脉扩张成动脉瘤。
(四)发育不良性动脉瘤(不在动静脉畸形的供血动脉上)。
(五)直接的动脉瘤。
(六)病灶内的动脉扩张形成动脉瘤。
(七)病灶内的静脉扩张形成动脉瘤。
(八)引流静脉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