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扁平苔藓(lichen planus)是一种原因未明的慢性非
感染性、炎性
皮肤和黏膜疾病。有多种
皮肤病损类型,常见的有急性播散型、慢性局限型、线型、萎缩型、大疱型等10多型,多发生于成年人,常伴发口腔黏膜损害。
国际卫生组织(WHO)1992年提出癌前状态的定义是:一种处于常态但伴有
癌变危险性显著增加,如
梅毒、缺铁性咽下困难、黏膜下纤维性变以及
口腔扁平苔藓。但
口腔扁平苔藓是否属于癌前损害,一直有争论。国外自Bettmann1905年报告恶变以来,相继报告的OLP
癌变病例,
癌变率为0.4%v10%。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史慧宝1996年报告633例
口腔扁平苔藓患者进行1v17年随访,有8例
扁平苔藓
癌变,
癌变率为1.3%。其中男性3例,占男性
扁平苔藓数的1.6%;女性5例,占女性
扁平苔藓数的1.1%。
癌变组平均年龄为50.9岁,病史平均为10.9年;
癌变损害部位分别为颊部、下唇和舌腹缘;损害类型均为糜烂型,1例伴斑块增殖。北京医科大学刘宏伟等1994年报告,对355例临床诊断为
口腔扁平苔藓的病例进行了观察,全部作病理检查。其中337例病理诊断为
扁平苔藓。12例为
扁平苔藓伴上皮异常增生,2例
扁平苔藓与鳞癌共存,1例为黏膜良性淋巴组织增生、
白斑和鳞癌共存,1例为原位癌,2例为鳞癌。经过分析,作者认为355例中有1例属于
扁平苔藓
癌变。第四军医大学金岩等1995年用Zeiss VIDAS图像分析系统。对口腔颊部黏膜
扁平苔藓、
白斑、慢性非特异性
炎症、鳞癌以及正常颊黏膜上皮的基底层及棘层细胞、细胞核的体积、直径及细胞核和细胞比值进行了系统的观察。结果显示,
扁平苔藓病变的上皮细胞及胞核的体积和直径,无论是在基底层还是在棘层(尤其是在基底层),其数值均与
白斑及鳞癌上皮接近。尤其是与
白斑组的数值最为接近。而与正常黏膜上皮及
炎症组相差显著。作者从形态计量法的角度提出
扁平苔藓恶变的可能性。首都医科大学沈胜利等用图像分析在
口腔扁平苔藓恶变诊断中应用。病理切片行Feulgen染色后,测量细胞核的形态参数(包括核面积、周长、最大径、最小径、等效圆直径、形状因子)和DNA含量。DNA倍体值以5CER作为区分良恶性病变的指标,5CER为?5C细胞百分率,它代表>5C的高倍体或非整倍体异常增殖细胞,5CER?10%为恶性,5CER<10%为良性,5CER愈高。恶性度愈大。作者在55例OLP活检标本中,轻度上皮异常增生的2例OLP,其5CER平均值为24.63%,大于10%,证实属于恶性损害。总之,从国内临床报告或病理研究都倾向于口腔黏膜
扁平苔藓是有
癌变的。
扁平苔藓(1ichen planus,LP) 是一种伴有慢性浅表性炎症的皮肤一黏膜角化异常性疾病。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是口腔黏膜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好发年龄为中年人,女性多于男性。
概述
扁平苔藓(lichen planus,LP)是一种发生于皮肤、黏膜上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可以单独发生或同时存在于口腔或皮肤。发生于口腔黏膜的扁平苔藓称为口腔扁平苔藓(OLP)。以中老年人多见,患者一般30~70岁,高峰为40~50岁。女性多于男性,其比例是2.2:1。
国内外报道的口腔黏膜扁平苔藓的患病率不完全一致。患病率国外为0.02% ~1.90% ,国内为0.12% ~1% 。国内外关于扁平苔藓患病率的报道存在较大的悬殊,而国内关于发病率的报道比较接近。Axell对瑞典的调查为1.89% ,许国祺对北京地区的调查为0.58%,李辉奉对武汉地区的调查为0.12% ,李秉琦对成都地区的调查为0.45% 。
口腔扁平苔藓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未完全明确。病毒、细菌感染是OLP的可疑病因,但至今未能发现感染的确切证据。研究发现,OLP与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有关。胃螺旋菌感染与OLP的发生有关,此细菌是胃溃疡的明确病因之一,并因此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此外,真菌的感染与OLP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是是OLP的发生造成真菌的易感局部微环境还是真菌感染造成OLP的发生尚无定论。通过采取抗真菌的局部治疗措施可以明显改变某些OLP的口腔黏膜局部症状。
精神因素是多种口腔黏膜病和皮肤病的病因之一。精神创伤、脑力劳动者等易发。因此,某些欧美学者认为OLP是一种身心疾病,精神状态或生存环境的改变可以明显改变OLP口腔黏膜局部损害的症状。但此观点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实其内在的机制。
本病发现与糖尿病、慢性肝炎、胃肠道疾病、口服避孕药、更年期等有一定的关系。全身营养不均衡,微量元素锌、碘、镁等缺乏与OLP相关
免疫发病学说认为OLP是一种以T淋巴细胞介导的炎症疾病。在特殊抗原的刺激下,巨噬细胞、郎格汉斯细胞等免疫细胞被激活,产生T淋巴细胞及白细胞介素等细胞因子,造成细胞毒性T细胞活化。T淋巴细胞从局部微血管外渗,后移行至口腔上皮,上皮细胞作为靶细胞被破坏并产生临床病变。组织病理表现证实上述假设,上皮下固有层内有淋巴细胞浸润带,用细胞化学方法染色淋巴细胞主要是T淋巴细胞,而第一层是大单核细胞。
扁平苔藓可与白斑、赤斑、天疱疮等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