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
1.症状性腹疼 对于症状性
腹痛,首先是积极治疗原发病。对于
腹痛可给予对症治疗。
2.器质性RAP 对于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再发性
腹痛按外科或内科专门章节提出的方法及时给予手术或药物治疗。引起器质性RAP常见的病因应尽量避免药物治疗,但适当用些解痉剂、促胃肠动力药、调节自主神经功能药,如
颠茄、
多潘立酮(吗丁啉)、
西沙必利、
谷维素等有一定帮助。
便秘者应逐渐添加含纤维素的食物,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功能性RAP的小儿应在门诊定期追踪观察。
3.功能性再发性
腹痛 约占再发性
腹痛的95%,对它的治疗,在这儿作重点介绍:
(1)合理喂养:4个月以内的婴儿尽量采用纯
母乳喂养,纯
母乳喂养很少发生消化不良与
腹痛。婴儿及时添加辅食要循序渐进,不要操之过急、儿童进食以主副食为主,不要乱加—营养食品―,按顿数吃饭,饭前不要吃零食(包括饮料),饭后吃水果、睡醒午觉可集中吃糕点糖果、吃饭时要主副食搭配,多食蔬菜不要偏食。
(2)助消化剂:如出现消化不良,婴儿可给胃酶合剂,儿童采用
干酵母片,腹胀采用
乳酶生。
(3)消化不良:消化不良引起的急性肠
痉挛是儿科常遇到的急症,患儿常突然发作,哭闹不安,腹胀、肠鸣音亢进,在除外器质性急腹症后,给予
甘油/氯化钠(
开塞露)通便,既是诊断措施排除
肠梗阻,又是治疗措施,患儿排便、排气后,
腹痛可立即停止。
(5)解痉剂:
颠茄每次4v8mg,口服。
山莨菪碱(654-2)每次1mg/kg,口服,严重者肌注。
(6)针灸疗法:即刻止痛效果较好。婴幼儿不合作以
灸法较安全,儿童可针、可灸。取穴位合谷、足三里、三阴交。脐上痛加中脘,脐下痛加关元、中极。脐周痛加天枢、气海,侧
腹痛加阳陵泉。
5.胃动力药 如发现有胃肠动力障碍,可给予促动力药,如
多潘立酮(吗丁啉)每次0.3mg/kg,3次/d口服。
7.中医治疗
腹痛一症范围很广。临床辨证要根据病因、
疼痛部位、
疼痛性质,全面考虑。以部位而论,上腹
疼痛多属脾胃;右上
腹痛,多属肝胆;中
腹痛,多考虑于肠胃之间;绕脐腹,多见于虫积;两侧小
腹痛,应注意寒疝、气痛。以
疼痛的性质而论,串走胀痛多在气分;
疼痛喜热多属寒;
疼痛喜凉多属热。
辨证施治:
主证:
腹痛急骤、痛势较剧,得热则舒,遇寒痛甚,口不渴,小便清澈,舌淡苔白,脉沉紧。
常用药:良姜、香附、青皮、当归、沉香、木香、干姜、元胡、甘草。
主证:身热、腹热、
腹痛、腹胀满,或有呕吐,大便燥结,小便黄涩,烦躁不安,夜眠不实,舌质红,舌苔黄,脉数有力。
治则:通里泻热。方剂:大承气汤加减。
常用药:熟
大黄、厚朴、枳实、
芒硝、木香、白芍。
主证:
腹痛时痛时止,痛时剧烈难忍,多绕脐而痛,或左或右,甚者吐蛔,面有虫斑。
常用药:槟榔、使君子、苦楝根皮、乌梅、木香、枳壳、川椒、细辛、干姜、元明粉。
主证:脘腹
疼痛,厌食,吞酸嗳腐,得食痛甚,得泄痛减,舌苔淡黄腻,脉滑数。
常用药:藿香、陈皮、焦三仙、莱菔子、砂仁、黄连、茯苓、木香、白芍、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