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
1.手术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确诊后需手术治疗。发现腺瘤时应切除。如为两侧增生,或一侧腺瘤伴两侧增生,可做一侧
肾上腺全切,另一侧切除一半,必要时再辅以拮抗剂治疗。手术次全切除后仍有
高血压复发者,用
螺内酯抑制醛固酮分泌和低盐饮食治疗效果较好。
术前准备包括限制钠盐,补充钾盐和给予醛固酮拮抗剂??
螺内酯(安体舒通)来纠正电解质及降低
血压。
螺内酯(安体舒通)及其衍生物是常用的抗醛固酮药物,与肾小管盐皮质激素受体竞争性结合,起排钠保钾作用。此外,
螺内酯(安体舒通)可直接影响醛固酮合成,因其化学结构与内源性皮质类固醇相似,且在体内羟基化。
螺内酯(安体舒通)代谢产物的羟化对合成醛固酮必需的11?和18Ω-羟化酶起竞争性抑制作用。通常,
螺内酯(安体舒通)的用量为每天20v40mg,术前用药时间为2周,血浆及红细胞内的钾含量可正常化。可采用口服钾盐或胃肠外补钾来促进血钾正常。
2.药物治疗 由
肾上腺两侧增生引起者,一般不采用手术而以药物治疗为主要手段。目前常用的药物有以下几类。
(1)
螺内酯(安体舒通):为最常用的药物之一,属于类固醇类化合物,主要作用是在远曲小管与醛固酮竞争结合性受体,而达到拮抗醛固酮效用。此外,尚有轻度的类固醇合成酶抑制作用。常用剂量2mg/kg,分3次口服,用药1v3周后可见
血压下降、血钾回升、
尿醛固酮排量减少。主要副作用为高血钾、低血钠、消化道反应、男性
乳房发育等。
(2)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主要用于治疗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常用
卡托普利(甲巯丙脯酸)及
依那普利(enalapril)。后者副作用小可用于长期治疗,每天用量为10v80mg,4周后可见
血压下降、血钾回升,
尿醛固酮减少。
(3)钠转运抑制剂:可抑制远曲小管对钠的回吸收、阻抑小管排钾、引起钠利尿、
尿钾排出减少,因而纠正水钠潴留、
高血压及低血钾。常用制剂有2种:
氨苯蝶啶,常用量为每天100v300mg;
阿米洛利(amiloride),常用量为每天10v40mg,其作用较
氨苯蝶啶强8v10倍。此2种药物均较安全,副作用远比
螺内酯(安体舒通)小。最主要的副作用是高血钾,偶见
眩晕、过敏反应,长期使用
氨苯蝶啶偶可导致
肾结石。
(4)钙通道阻滞药:临床常用
维拉帕米(异搏定)及
硝苯地平(硝苯吡啶,心痛定)二种,以后者为适宜。
(5)血清素能拮抗剂(serotonergic antagonist)及
多巴胺增效剂:
赛庚啶与
溴隐亭单用或联合使用。
(6)类固醇合成抑制剂:
①trilostane:竞争性3-羟类固醇脱氢酶抑制剂。
②
氨鲁米特(氨基导眠能):抑制碳链酶,阻断胆固醇转变为孕烯醇酮而使醛固酮及其皮质激素合成受阻、
③
酮康唑:可抑制11?-羟化酶及18-羟化酶而阻断醛固酮及皮质醇合成。
(7)其他药物:心房利钠肽(ANP)和
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