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滋养细胞肿瘤(trophoblastic tumor),又称— 滋养细胞疾病 ( trophoblastic disease)―,是指胚胎的滋养细胞发生恶变而形成的 肿瘤。最早分为两种,一种良性的称— 葡萄胎 (hydatidiform mole)―,另一种恶性的称—绒毛膜上皮癌(chorioep ithelioma)―。以后发现介于这两种之间,还有一种形态上像 葡萄胎,但具有一定的恶性,可以侵蚀肌层或转移至远处。过去对这类情况,有人归类于 葡萄胎,有人归类于绒毛膜上皮癌,极为混乱。近年来,多数人主张将这类 肿瘤另立一类,称— 恶性葡萄胎 (malignant mole)―或更确切地称为—侵蚀性 葡萄胎 (invasive mole)―。为避免和过去的名称相混淆,良性的仍称 葡萄胎或—良性 葡萄胎 (benign mole)―。恶性的绒毛膜上皮癌,因滋养细胞来源于胚外层(exbia embeyoeayen),不属于上皮性质,故改称— 绒毛膜癌 (choriocarcinoma,简称‐绒癌?)―,而废除绒毛膜上皮癌这一名称。所以,现在 滋养细胞肿瘤包括: 葡萄胎, 侵蚀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三种。近来又发现两种所谓— 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 (placental site tropho-blastic tumor,PSTT)―,和上皮性 滋养细胞肿瘤。由于都是来源于胚胎滋养细胞,故总称 滋养细胞肿瘤,其中 葡萄胎属良性病变,称良性 滋养细胞肿瘤, 侵蚀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为 恶性滋养细胞肿瘤, 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一般为良性,但也可以极为恶性。由于 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少见,一直未作为一种疾病而单独加以叙述;许多这类疾病常归于 绒毛膜癌;以往曾有许多不同名称:如不典型癌(atypical choriocarcinoma)、合体细胞瘤(syncytioma)、绒毛上皮疾病(chorioepitheliosis)、滋养细胞假瘤(trophoblastic pseudotumor)等,至近10余年才正式命名这类 肿瘤为 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现已获得公认是 滋养细胞肿瘤中除 葡萄胎、侵蚀性 葡萄胎和绒癌以外第四种滋养细胞疾患。各名称之间的关系可用图1表示。 葡萄胎:是胚胎外层的滋养细胞发生增生,绒毛 水肿 变性而形成串串水泡状物,病变局限于宫腔内,属良性病变。 侵蚀性 葡萄胎:是 葡萄胎组织侵蚀了子宫肌层或转移至其他器官,具有一定的恶性。 绒毛膜癌:是恶性的滋养细胞失去绒毛或 葡萄胎样结构而散在地侵蚀子宫肌层或转移至其他器官,造成破坏,以致病人死亡,具有高度恶性。 根据近代研究, 葡萄胎、侵蚀性 葡萄胎、 绒毛膜癌这三种情况可能是一种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即由良性 葡萄胎恶变而成侵蚀性 葡萄胎,再进一步发展而成 绒毛膜癌。换言之,侵蚀性 葡萄胎是由 葡萄胎发展为绒癌的一个过渡阶段。但由于绒癌可来自 流产或足月产,也有人否定这种关系。绒癌可来自足月产、 流产或 葡萄胎,但自 葡萄胎恶变而来的绒癌,中间多数仍经过侵蚀性 葡萄胎阶段,其间关系如下(图2)。 变成 肿瘤的滋养细胞和正常妊娠的滋养细胞,在许多方面仍保持不少相似之处。在形态上两种情况的滋养细胞都分化为细胞滋养细胞(cyto-tro-phoblast,旧称郎汉斯细胞,Langhon cell)和合体滋养细胞(syncytio-tropho-blast,旧称合体细胞,syncyfial cell),并都能看到由细胞滋养细胞转变为合体滋养细胞的各种—过渡型细胞―(tansiflonal cell,或称—中间型滋养细胞―,intermediafe trophoblast cell),也都能形成瘤巨细胞。就是在电子显微镜下,两类情况的滋养细胞也均具有极为相似的微细结构。在功能上,两类情况的滋养细胞都有生长活跃和侵蚀母体组织的特点,并都能取代血管内皮细胞而形成血管内皮层,从而使滋养细胞极易侵入母体血液中去。此外, 肿瘤的滋养细胞和正常妊娠的滋养细胞也都能产生绒毛促性腺激素(HCG)等糖蛋白和性激素。 对正常妊娠滋养细胞入侵母体到一定程度即可停止继续入侵,不产生任何后患,而变成 肿瘤的滋养细胞却可不断在母体造成破坏,以致母体死亡。滋养细胞变成 肿瘤的原因是细胞本身受到某种内在或外界刺激触发,还是由于母体失去自然抑制能力。这些问题都是在研究 滋养细胞肿瘤中期待解决的问题。 滋养细胞肿瘤和 其他肿瘤比较,它一方面具有其他 恶性肿瘤的共同特点,但它也具有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是: 1.来源 滋养细胞系来源于受精卵发育至囊胚期细胞分化所形成的滋养层,属胚外层细胞属异性细胞。而 其他肿瘤除少数外(如内胚窦瘤)均来自胚胎的外胚层、中胚层和内胚层所发育而成的各器官属自体细胞。 2.细胞成分 除原发性绒癌外,绝大部分 滋养细胞肿瘤的滋养细胞均具有男方成分,属半异体细胞。 滋养细胞肿瘤在体内生长具有同种异体移植的性能。 3.免疫源性 异体细胞入侵应具有较强的抗源性。但至目前为止,尚未找到特异性抗原。滋养细胞也不受母体所排斥。 4.临床表现 这类 肿瘤生长极快。即使良性的 葡萄胎也具有入侵母体的潜力。而绒癌的恶性程度很高,很早就可以通过血运传播至全身,破坏力极强,病人一旦发病绝大多数在半年内死亡。 5.病理特点 显微镜下所见切片中,常有大量的细胞分裂象,而在 其他肿瘤如 宫颈癌或卵巢上皮性癌中则很少有此现象,说明这类 肿瘤细胞参与生殖周期的数目多,周期也短。 6.产生激素 滋养细胞肿瘤均可产生大量的糖蛋白激素如HCG和性激素。其存在可以作为诊断依据,也是观察病情变化、评定治疗效果以及预测有无复发的研究时一项极好的监测 肿瘤标记物。 7.地理分布 这类 肿瘤在地理分布上有很大特点。在欧美发达国家较少见,而在东南亚和非洲发展中国家比较多见。在同一地区,不同民族发病机会不一样。有说可能和经济发展有关。 8.对化疗极敏感 滋养细胞肿瘤是因许多 肿瘤中对化疗最敏感者。即使病人已有广泛转移,化疗后大部分病人仍能取得根治效果。 9.可积极预防 由于这类 肿瘤绝大部分继发于妊娠,做好避孕,可以降低其发生率。更由于半数以上 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继发于 葡萄胎,积极处理 葡萄胎,严密观察,加强随诊,可以防止或早期发现恶变,从而减少 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发生,降低其病死率。 10.便于病因学研究 由于这类 肿瘤绝大部分继发于妊娠之后,发病时间可以追溯,且病程短、极易观察病情变化的全过程,有利于流行病学和病因学研究。 以上各特点,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兴趣,并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无论在发病机制,临床和病理表现,诊断治疗以及基础理论均取得了极大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