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
1.降压对
高血压急症的血流动力学影响
高血压急症所引起的症状和机体功能改变,均可归因于
高血压对心、脑和
肾脏的损害。业已证实,有效的控制
高血压,能预防或逆转这些损害,这是通过抗
高血压作用,改善
高血压急症患者血流动力学而实现的。
(1)降压对脑的作用:有效的抗
高血压治疗,可改善大脑功能,尤其是
高血压脑病患者表现更为明显。当
血压适当的下降时,脑血管扩张,脑血流与代谢得以正常维持。但是
血压过度下降,可引起脑血流量急剧下降,产生脑缺血,临床上易出现明显的头昏,甚至
眩晕或昏厥。
(2)降压对心脏的作用:某些降压药物治疗
高血压急症时,特别是并发顽固性心绞痛和
心力衰竭患者受益匪浅。研究结果表明,降低
血压有利于心肌血液供应,改善冠状动脉而有好转。
血流动力学监测也证实,心衰患者-,肺动脉压及右心室的血流与心肌代谢需求之间的比率,故使顽固性心绞痛得到控制。同时,
心力衰竭的症状一般随着
血压的下降压力亦明显下降。
(3)降压对
肾脏的作用:当
血压急骤下降时,肾小球滤过率及
肾血流量亦随之下降。由于肾小球滤过率没有增加,故
肾脏功能未能得到改善。但临床观察显示,严重
高血压伴有肾功能不全时,降压并非禁忌,但必须谨慎,降压开始不宜过快,不要求降至正常,并应维持每天尿量在1L以上。否则,舒张压在120mmHg以上,
肾脏会发生进行性的损害。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急速降压治疗
高血压急症,通过血流动力学改善,减轻症状,可改善患者病情,防止
高血压并发症急剧恶化,起到降压的良性作用。
2.治疗
高血压急症的决定因素 有的学者提出舒张压>140mmHg是
高血压危象的临床特征之一。但是,Sesoko等人研究结果显示,急进型恶性
高血压和原发性
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绝对值显著性重叠。此说明
血压升高程度对形成急进型恶性
高血压无疑是重要的因素,但亦不是绝对因素。再如,
高血压患者并发急性左心衰竭、急性
主动脉夹层血肿和颅内血肿时,即使
血压只有中度的升高,也严重地威胁患者生命。鉴于上述情况,国内外许多学者认为,构成
高血压急症的决定因素不是产生
高血压的原因,而是
血压增高的程度,特别是
血压升高的速度和是否存在并发症,这些较
血压增高的绝对值更为重要。所以,目前认为治疗
高血压急症的关键问题是选用速效的降压药物,将
血压控制在安全水平,其目的是防止靶器官发生急性损害。
3.耉年
高血压危象治疗的注意事项 治疗耉年
高血压危象,应注意降压的速度和程度,不能片面地追求快速降压,也不必达到完全正常,对患者心、脑和肾的功能状态及其血流灌注很少考虑的观念必须摒弃,应强调降压的个体化。以下几个因素影响了药物的选择、给药途径、剂量和
血压降低的目标。
(1)年龄:
血压过快降低易在耉年患者引起较大的副作用,因为耉年患者常合并有
冠心病、
血压自动调节能力较差,因而
血压下降过低容易引起低灌注。此外,对药物的敏感性也增加。因而,对于耉年患者通常用低剂量。
(2)体液容量状态:如果不存在容量的过度负荷,在
高血压危象的早期是否使用利尿剂值得考虑。严重的
高血压,尤其是恶性
高血压,其血管内容量常常是降低的。此时,应谨慎地使用血管舒张剂。在液体容量过度负荷时,如由于肾实质性疾病、
急性肾小球肾炎、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或
高血压合并左心衰竭时,建议使用利尿剂。
(3)目前的抗
高血压治疗:如已经使用了抗
高血压药物却未能降低
血压时,应逐渐加大剂量或加用另一类药物,避免快速更换药物。
(4)
高血压病程:对于慢性
高血压患者,自动调节功能受损,快速降压可导致心、脑等脏器缺血。而且恶性
高血压的患者,由于小动脉管腔狭窄并已导致局部缺血,因此,即使
血压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也可能引起脑缺血。
(5)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某些药物如
可乐定、
甲基多巴和利舍平等具有中枢抑制作用,使用时应监测其
神经系统症状。在心肌缺血和
主动脉夹层的患者应避免使用可引起
反射性交感神经兴奋的药物。对于可能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应避免将
血压降得过低而引起心、脑等脏器缺血。
4.
高血压急症的治疗程序和方法
高血压急症是危及生命的一种
高血压特殊临床症候群。一旦发生,应争分夺秒,全力抢救,使其不发生靶器官的不可逆损害,促使其病情转危为安。
(1)治疗目的和原则:
高血压急症的治疗,应抓住主要矛盾,解决关键性问题。治疗目的为:
①迅速而适当地降低
血压,除去引起急症的直接原因。
②纠正受累靶器官的损害,恢复脏器的生理功能。
治疗原则为:
①降压药正确选用,有时药物的副作用或不良反应远远超过降压所带来的益处。
②降压幅度要合理,一般来说:降压幅度要根据治疗前
血压水平,使收缩压下降50v80mmHg,舒张压下降30v50mmHg为宜。
③降压速度要适当:如
脑出血时,应积极快速降压,但不要使
血压波动太大或
血压过低。
蛛网膜下腔出血时,快速将收缩压降至150mmHg以下,有利于防止再
出血。
(2)治疗程序和方法:
①医院前急救:多数耉年
高血压急症发生在起床后,上厕所或情绪激动时,发现后不要急忙送往医院,以防止病情加重或防止送往途中发生意外。一般来说,耉年
高血压患者身旁备有降压药物,应立即做家庭紧急处理:
A.家属应尽量保持心情平稳,安慰患者使其情绪稳定。
B.舌下含服降压药物如
硝苯地平(心痛定)10v20mg或
尼群地平10mg,亦可用
卡托普利25v50mg咬碎后舌下含服,一般在5min后
血压开始下降,于30v60min出现最大的降压效果。如果降压效果不理想,30min内可再次给药。病情稳定后应送往医院进一步处理。
C.送往途中避免过多搬动。
②医院内抢救:患者送到医院后,迅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全面、综合的治疗。
A.一般处理:根据不同类型的
高血压采取不同体位,
高血压并发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采取半坐卧位;
高血压
脑出血患者采取左侧卧位,头偏向一侧;其余
高血压患者多抬高床头,与地面成30°v40°角为宜,发挥体位性降压的效应;持续低流量吸氧;
昏迷病人保持呼吸道通畅;
抽搐病人加强护理,防止咬伤舌头,防止骨折或摔伤;行
心电监护,密切观察
血压、心率、血气的变化;观察尿量、
尿比重。
a.耉年人的主动脉弹性减退,颈动脉窦粥样硬化使压力感受器反应迟钝,窦房功能减弱。因此应避免单独使用抑制心肌收缩力及抑制窦房功能及影响心脏传导功能的药物。
b.耉年的
高血压病人多伴有动脉硬化,应避免降压过多和
血压波动幅度过大,导致肾功能不全。
c.耉年
高血压病人多伴有肾功能减退,降压药物剂量应控制在常规剂量的1/2v2/3。
d.避免使用交感神经节阻滞剂,防止发生体位性低
血压。
e.采用温和、排泄较快的利尿剂,间断应用,避免水、电解质紊乱。
③药物治疗:目前,选择性降低外周血管阻力的特异性血管扩张剂已被人们所关注。特别是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Ω受体和?受体抑制剂相继问世,是
高血压急症治疗学上新的重大进展。虽然这3种制剂作用机制不同,但均具有起效快,使用方便和可改善靶器官的血流灌注,特别是降压作用强度随
血压下降而减弱,无过度降低
血压之虑,已证实为疗效高、安全性好的抗
高血压急症的理想药物。
A.直接扩张血管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