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
1.前葡萄膜炎的治疗
(1)抗病毒药滴眼剂:1%
曲氟尿苷(trinuridine,三
氟尿苷,三氟胸苷)滴眼剂可以穿透
角膜进入前房,达到有效浓度,点眼5次/d。其副作用为
角膜上皮毒性。此外,可以选用3%
阿昔洛韦眼膏涂眼,3次/d;或选用0.1%的滴眼剂点眼,6v8次/d,此药的毒副作用较小。尚可选用
碘苷等滴眼剂点眼治疗。
(2)糖皮质激素局部及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滴眼剂点眼往往可使此种前葡萄膜炎迅速消退。初期可选用0.1%
地塞米松滴眼剂或1%
泼尼松龙滴眼剂点眼。根据
炎症的严重程度确定点眼频度,3v10次/d;随着
炎症减轻应逐渐降低点眼频度,或改用作用较弱的糖皮质激素滴眼剂;对于有树枝状或地图状
角膜炎的患者,糖皮质激素应禁用或慎用。
(3)睫状肌麻痹药:对所有患者均需使用睫状肌麻痹药。早期多选用2%
后马托品眼膏涂眼,1v2次/d。随着
炎症减轻应逐渐降低点眼频度,如隔天或间隔2v3天点眼1次;在
炎症轻微时也可选用
托吡卡胺,每晚点眼1次或隔天点眼1次。
(4)降眼压药:有眼压升高者,可给予?-受体阻断药点眼,如0.5%
噻吗洛尔点眼,2次/d;眼压升高显著者可给予
醋甲唑胺口服治疗,每次25mg,3次/d;或给予
乙酰唑胺口服,每次125v250mg,2次/d。
(5)全身抗病毒药物治疗:口服
阿昔洛韦对此种前葡萄膜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使用的剂量为400v800mg,口服,3v4次/d。短期口服
阿昔洛韦不能预防前葡萄膜炎复发,但如果口服治疗(800mg,2次/d)持续1年,则对复发有预防作用。
(6)中医中药治疗:树枝状或地图状
角膜炎多属外感风热、肝经风热或肝火上炎等症。根据中医辨证,给予清热解表、祛风清热、清肝泻火等中药治疗;基质
角膜炎所伴有的葡萄膜炎,多属阴虚火旺、脾气虚弱、阴阳两虚等症,根据中医辨证,给予滋阴降火、补脾益气、益气养阴等中药治疗。
2.后葡萄膜炎的治疗 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
视网膜炎主要有两种药物,一种是
阿昔洛韦,另一种是
阿糖腺苷。对于新生儿单纯疱疹病毒
感染,全身
阿昔洛韦治疗和
阿糖腺苷治疗均是有效的,但由于前者治疗指数高和易于应用,所以目前多首选此药治疗。对于新生儿,每天剂量为30mg/kg,分3次静脉滴注,间隔时间为8h,持续治疗10天v4周;对于成年人,则用5v10mg/kg的剂量静脉滴注,每8小时1次,持续7v10天,随后改为口服,并延长服药间隔。
阿昔洛韦静脉用药主要的副作用为短暂的肾功能不全,其他尚有皮疹和
胃肠道不适。全身用
阿糖腺苷的剂量为15mg/(kg·d),在12h内静脉滴注,此药对造血系统和
肝脏有毒性作用。其他试用的药物尚有
碘苷、
干扰素、
阿糖胞苷、
转移因子等。
碘苷由于难以证明其有效性,并发现有毒副作用,近年来已很少使用,目前它主要用于单纯疱疹病毒
角膜炎和
皮肤黏膜损害。
有关糖皮质激素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
视网膜炎目前尚有争议。它虽然可以减少
炎症所致的组织损伤,但也可抑制机体免疫功能,影响对病毒的清除。有人认为在应用抗病毒药24h后,可考虑适当应用此药。与其相比,非甾体消炎药因对免疫功能无抑制作用,可能更适于病毒性
视网膜炎的治疗,但有关此方面尚无更多的资料。其他治疗方法,诸如抗凝剂、激光、
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等也可根据患者病情酌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