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
1.一般处理 对大
咯血病人要求绝对卧床休息。医护人员应指导病人取患侧卧位,并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病人的紧张和恐惧心理。
咯血期间,应尽可能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搬动,以免途中因颠簸加重
出血,窒息致死。同时,还应鼓励病人咳出滞留在呼吸道的陈血,以免造成呼吸道阻塞和
肺不张。如病人精神过度紧张,可用小剂量镇静剂,如
地西泮2.5mg,口服,2次/d,或
地西泮针剂10mg肌注。对频发或剧烈
咳嗽者,可给予镇咳药,如
喷托维林25mg,口服,3次/d;或
依普拉酮40mg,口服,3次/d。必要时可给予
可待因15v30mg,口服,3次/d。但对年耉体弱患者,不宜服用镇咳药。对肺功能不全者,禁用
吗啡、
哌替啶,以免抑制
咳嗽
反射,造成窒息。
2.止血治疗
(1)药物止血:
①
垂体后叶素:可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具有强烈的血管收缩作用。用药后由于肺小动脉的收缩,肺内血流量锐减,肺循环压力降低,从而有利于肺血管破裂处血凝块的形成,达到止血目的。具体用法:
垂体后叶素5v10U 25%
葡萄糖液20v40ml,缓慢静注(10v15min注毕);或
垂体后叶素10v20U 5%
葡萄糖液250v500m1,静滴。必要时6v8h重复1次。用药过程中,若病人出现
头痛、面色苍白、出汗、
心悸、胸闷、
腹痛、便意及
血压升高等副反应时,应注意减慢静注或静滴速度。对患有
高血压、
冠心病、动脉硬化、肺源性心脏病、
心力衰竭以及妊娠患者,均应慎用或不用。
②血管扩张剂:通过扩张肺血管,降低肺动脉压及肺楔压及肺楔嵌压;同时体循环血管阻力下降,回心血量减少,肺内血液分流到四肢及内脏循环当中,起到—内放血―的作用。造成肺动脉和支
气管动脉压力降低,达到止血目的。对于使用
垂体后叶素禁忌的
高血压、
冠心病、肺心病及妊娠等患者尤为适用。常用的有:
A.
酚妥拉明:为Ω受体阻滞剂,一般用量为10v20mg 5%
葡萄糖液250v500ml,静滴,1次/d,连用5v7天。国内外均有报道,采用此方法治疗大
咯血,有效率在80%左右。治疗中副作用少,但为了防止体位性低
血压及
血压下降的发生,用药期间应卧床休息。对血容量不足患者,应在补足血容量的基础上再用此药。
B.
普鲁卡因:常用剂量为50mg 25%
葡萄糖液20v40m1,静脉注射,4v6h;或300v500mg 5%
葡萄糖液500ml,静滴,1次/d。首次用此药者,应作皮试。
④一般止血药:主要通过改善凝血机制,加强毛细血管及血小板功能而起作用。如:
A.
氨基己酸(6-
氨基己酸,EACA)及
氨甲苯酸(止血芳酸,PAMBA):通过抑制纤维蛋白的溶解,起到止血作用。具体用法:
氨基己酸(EACA) 6.0g 5%
葡萄糖液250ml,静滴,2次/d;或
氨甲苯酸(PAMBA)0.1v0.2g 25%
葡萄糖液20v40ml中,缓慢静注,2次/d,或
氨甲苯酸(PAMBA)0.2g 5%
葡萄糖液250ml中,静滴,1v2次/d。
B.
酚磺乙胺:具有增强血小板功能和粘合力,减少血管渗透性的作用,从而达到止血效果:具体用法:
酚磺乙胺0.25g 25%
葡萄糖液40m1,静注,1v2次/d;或
酚磺乙胺0.75g 5%
葡萄糖液500ml,静滴,1次/d。
C.
巴曲酶:由巴西蛇(巴西蝮蛇属)的毒液经过分离和提纯而
制备的一种
凝血酶。每安瓿含1个克氏单位(KU)的
巴曲酶。注射1KU的
巴曲酶20min后,健康成人的
出血时间会缩短至1/2或1/3,其效果可保持2v3 天。本品仅具有止血功效,血液的
凝血酶原数量并不因此而增高,因此一般无
血栓形成之危险。本品可供静脉或肌内注射,也可供局部使用。成人每天用量1.0v2.0KU,儿童0.3v1.0KU,注意用药过量会使其功效下降。
(2)支
气管镜在大
咯血治疗中的应用:对采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顽固性大
咯血患者,应及时进行纤维支
气管镜检查。其目的:一是明确
出血部位;二是清除气道内的陈血;三是配合血管收缩剂、
凝血酶、气囊填塞等方法进行有效地止血。
出血较多时,一般先采用硬质支
气管镜清除积血,然后通过硬质支
气管镜应用纤维支
气管镜,找到
出血部位进行止血。目前借助支
气管镜采用的常用止血措施有:
①支
气管灌洗:采用4?冰生理盐水50ml,通过纤维支
气管镜注入
出血的肺段,留置1min后吸出,连续数次。一般每个病人所需的灌洗液总量以500ml为宜。国外曾报道了1组23例大
咯血病人,采用此方法治疗后,所有病人的
咯血均得到了控制,其中2例患者在灌洗后几天再度
出血,但第2次采用同样方法灌洗后
出血停止。笔者亦曾多次采用此法治疗大
咯血病人,收效甚佳。推测冰盐水灌洗使得局部血管收缩,血流减慢,从而促进了凝血。
②局部用药:通过纤维支
气管镜将(1∮20000)
肾上腺素溶液1v2ml,或(40U/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