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
1.常规治疗
(1)一般处理:
①
肾病综合征时应以卧床休息为主,卧床可增加
肾血流量、尿量增加,预防交叉
感染。但也应适当床旁活动,避免肢体
血栓形成。当症状有所改善后,可适当增加活动。这样有利于降低血脂,减少合并症。但如有尿蛋白增加需减少活动。
②饮食治疗,应进易消化、吸收的清谈半流饮食。因
肾病综合征病人
水肿时常伴有消化道黏膜
水肿,消化功能受影响,在饮食成分中应注意。
A.钠盐和蛋白质的摄入:如
水肿明显时应低盐饮食,每天摄取食盐2v3g,不要食腌制的食品,尽量少用味精及食碱。对蛋白质的摄入。按每天约1.0g/kg加上尿中丢失蛋白质量摄取。这样即补充了丢失的蛋白质,还能使病人的
肝脏去合成蛋白质能力增强的状态下,增加蛋白质的合成。
B.脂肪的摄入:
肾病综合征的病人一般常有高脂血症,所以摄入的饮食应少含脂肪酸,富含多聚不饱和脂肪酸(
红花油、芝麻油、玉米油和鱼油),和含胆固醇较低的素食,燕麦、米糠有利于降脂。
(2)对症治疗:
①
水肿的治疗:除限钠摄入和卧床休息外,可适当应用利尿剂。
A.渗透性利尿:静脉注射高涨
葡萄糖和
果糖或静脉滴注肾小管不能回收的外源性物质,如低分子
右旋糖酐和
甘露醇。机制是使更多的溶质和水分到达肾小管,使肾小管内渗透压升高,达到增加尿量的目的。但是尿量不足400ml/d时应慎用,以免引起渗透性肾病,导致急性肾功衰竭。
B.抑制电解质的重吸收:主要是抑制钠、钾离子在肾小管的回吸收。如噻嗪类利尿剂,常用
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噻)25v50mg,2v3次/d,对多数患者有利尿作用。
呋塞米(速尿)等强利尿药口服、肌内、静脉注射,利尿效果更好。用此类药物注意低
血压。
C.抗醛固酮类药物:醛固酮增多是肾病
水肿的一个因素。故可用
螺内酯(安体舒通)抑制醛固酮利尿。
D.血浆制品:严重的低蛋白血症患者,致体位性低
血压和低血容量而产生的难治性
水肿、少尿,应用人体白蛋白或血浆,能暂时增加血容量和渗透压,有很好的利尿效果。特别于输液结束时给予襻利尿剂如
呋塞米(速尿)更能增强利尿效果。值得提出的是,不能将血浆制品作为营养品及利尿剂使用,因在输入后24v48h内即全部由尿液排出。而且还增加
肾脏负担,降低类固醇的疗效。输入
人血白蛋白过多还可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导致—蛋白质超负荷肾病―。特别是耉年人或
心功能不全者,输入过快,过多的
人血白蛋白,可能有导致左心衰竭的潜在危险。
②高脂血症的治疗:以往对降脂治疗重视不够,近年来认识到,高脂血症使血液黏稠度增加。易形成血栓,加速
冠心病发生。同时高脂血症能刺激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促进肾小球硬化。因此,除饮食注意外,降脂药有重要意义。
降脂治疗有以下药物:
A.羟甲基二酸单酰辅酶A(HMG-GoA)还原酶抑制剂:主要是阻断
肝脏合成胆固醇。这类药包括
洛伐他汀,20v80mg/d。配合饮食治疗,可以增强该药的疗效。根据近6年的应用结果,认为上述药物是比较合理、安全的一类药物。此类药与
胆酸结合剂可以联合使用。但不能与贝特类药物并用,否则将引起严重的横纹肌溶解症。
B.
胆酸结合树脂:降胆固醇,对降三酰
甘油无效,一般不单独使用,如
考来烯胺(消胆胺)。
C.用双滤器
血浆置换清除血浆中高血脂,有助于治疗—激素抵抗型―
肾病综合征,降低蛋白质。
①
感染:
肾病综合征易发生
感染,特别是对于耉年人患者可以采取预防措施,如
肺炎球菌疫苗及注射高免疫
血清球蛋白但预防用应在肾病缓解期进行,看法不统一。一旦发生
感染,应及时选用敏感、强效及无肾毒性的抗菌药物治疗。
A.积极治疗基础病。
B.
血液透析,减轻组织及肾间质
水肿,帮助度过少尿或无尿难关。
C.应用髓襻利尿剂,有效者积极给予。
③
血栓形成:抗凝治疗,可阻止血栓扩展,方法:
肝素25mg,静滴或皮下注,1次/4v6h。长期抗凝时,用
双嘧达莫(潘生丁),300v600mg/d,或
阿司匹林40v80mg/d,还可以用
尿激酶或
链激酶。注意防止
出血,应密切观察。
2.糖皮质激素细胞霉类药物
(1)糖皮质激素:此类药物的抗免疫及抗
炎症作用如下:
②较大剂量时抑制B细胞产生抗体,并促进抗体的分解代谢,从而抑制抗原、抗体反应。
③小剂量即可抑制
磷脂酶A
2及花生四烯酸代谢,从而抑制
磷脂酶的活性,减轻
炎症反应;同时,此类药物通过抗醛固酮及
抗利尿激素的作用而有利尿的功效。我们目前常用的激素口服的有
泼尼松(强的松片)、
泼尼松龙(强的松龙片)、
曲安西龙(阿塞松片)等,静脉点滴的有
甲泼尼龙(甲基强的松龙)。要提高糖皮质激素的疗效,减少副作用,临床上应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