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DIC诊断标准:
1.DIC诊断一般标准
(1)存在易致DIC的基础疾病:如
感染、
恶性肿瘤、病理产科、大型手术及创伤等。
(2)有下列2项以上临床表现:
③广泛性
皮肤、黏膜栓塞、灶性缺血性坏死、脱落及溃疡形成,或不明原因的肺、肾、脑等脏器功能衰竭。
④抗凝治疗有效。
(3)实验检查符合下列条件:
①同时有下列3项以上实验异常:
A.
血小板计数<100×10
9/L(
白血病、肝病<50×10
9/L) 或是进行性下降,或下列2项以上血小板活化分子标志物血浆水平增高:
a.?-血小板球蛋白(?-TG)。
b.血小板第4因子(PF4)。
c.血栓烷B
2(TXB
2)。
B.血浆
纤维蛋白原含量<1.5g/L(肝病<1.0g/L,
白血病<1.8g/L)或>4.0g/L或呈进行性下降。
C.3P试验阳性,或血浆FDP>20mg/L(肝病>60mg/L)或血浆
D-二聚体水平较正常增高4倍以上(阳性)。
D.PT延长或缩短3s以上(肝病>5s),APTT延长或缩短10s以上。
E.AT-?活性<60%(不适用于肝病)或蛋白C(PC)活性降低。
F.血浆
纤溶酶原抗原(PLg:Ag)<200mg/L。
G.因子?∮C<50%(肝病必备)。
H.血浆
内皮素-1(ET-1)水平>80ng/L或凝血酶调节蛋白(TM)较正常增高2倍以上。
②疑难或特殊病例应有下列2项以上异常:
A.血浆凝血酶原碎片1 2(F
1 2)、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或
纤维蛋白肽A(FPA)水平增高。
B.血浆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SFM)水平增高。
D.血浆组织因子(TF)水平增高(阳性)或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水平下降。
(1)
血小板计数<50×10
9/L或进行性下降,或有下列2项以上血浆血小板活化分子标志物水平升高:
①?-TG;
②PF
4;
③TXB
2;
④P-选择素。
(2)血浆
纤维蛋白原含量<1.8g/L或进行性下降。
(3)3P试验阳性或血浆FDP>2.0mg/L或
D-二聚体水平升高(阳性)。
(4)PT延长3s以上或进行性延长,或APTT延长10s以上。
(5)AT-?活性<60%或PC活性降低。
(6)血浆PLg:Ag<200mg/L。
(7)以下血浆凝血因子激活分子标志物水平升高:
①F
1 2;
②TAT;
③FPA;
④SFM。
3.肝病DIC实验诊断标准
(1)
血小板计数<50×10
9/L或进行性下降,或有下列2项血小板活化分子标志物升高:
①?-TG;
②PF4;
③TXB
2;
④P-选择素。
(2)血浆
纤维蛋白原含量<1.0g/L或进行性下降。
(3)因子?:C<50%(必备标准)。
(4)PT延长5s以上,或APTT延长10s以上。
(5)3P试验阳性或血浆FDP<60mg/L,或
D-二聚体水平升高(阳性)。
(6)血浆凝血因子激活分子标志物水平升高:
①F
1 2;
②TAT;
③FPA;
④SFM。
4.慢性DIC诊断参考标准
(1)临床存在易致慢性:DIC的基础疾病,如
肿瘤、免疫性疾病、慢性肾病及肺部疾病等。
(2)有下列1项以上异常:
①反复出现的轻度微血管栓塞症状和体征,如
皮肤、黏膜的灶性缺血性坏死及溃疡形成等。
③原因不明的一过性肺、肾、脑等脏器功能障碍。
④病程超过14天。
(3)实验检查符合下列条件:
①有2项以上血浆血小板活化分子标志物升高:A.?-TG;B.PF4;C.TXB
2;D.P-选择素。
②血浆2项以上凝血因子激活分子标志物水平升高:A.F
1 2;B.TAT;C.FPA;D.SFM。
③3P试验阳性或血浆FDP<60mg/L,或
D-二聚体水平较正常升高(阳性)4倍以上。
⑤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分子标志物水平增高:A.ET-1;B.TM。
5.基层医疗单位DIC实验诊断参考标准 具备下列3项以上检测指标异常,可诊断DIC。
(1)
血小板计数<100×10
9/L或进行性下降。
(2)血浆
纤维蛋白原<1.5g/L或进行性下降。
(3)3P试验阳性。
(4)PT延长或缩短3s以上或呈动态变化。
(5)外周血破碎红细胞>10%。
(6)不明原因的血沉降低或血沉应增快的疾病但其值正常。
6.前-DIC(pre-DIC)诊断参考标准
(1)存在易致DIC的基础疾病。
(2)有下列一项以上临床表现:
①
皮肤、黏膜栓塞、灶性缺血性坏死、脱落、及溃疡形成。
②原发病不易解释的微循环障碍,如
皮肤苍白、湿冷及
发绀等。
③不明原因的肺、肾、脑等轻度或不可逆脏器功能障碍。
④抗凝治疗有效。
(3)有下列3项以上实验指标异常:
①正常操作条件下,采集血标本易凝固,或阳缩短>3s,APTT缩短5s以上。
②血浆血小板活化分子标志物含量增加:A.?-TG;B.PF4;C.TXB
2;D.P-选择素。
③凝血激活分子标志物水平含量增加:A.F
l 2;B.TAT;C.FPA;D.SFM。
④抗凝活性降低:
A.AT-?活性降低。
B.PC活性降低。
⑤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分子标志物水平增高:A.ET-1;B.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