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不
稳定型心绞痛(un
stable angina pectoris)是一种
冠心病的急性心脏事件,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介于慢性
稳定性心绞痛和
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中间临床综合征。
以冠状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为基本病理生理特点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有三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不
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的
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的
心肌梗死。这三种临床表现的治疗原则有所不同。由于不
稳定型心绞痛的病情变化多端,可逆转为
稳定型心绞痛,也可能迅速进展为
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因此,对其正确认识与处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不稳定
心绞痛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包括许多临床疾病谱。目前其定义尚未完全统一。多数学者同意Braunwald E的观点:除了没有诊断
心肌梗死的明确心电图和心肌酶谱变化外,目前应用的不
稳定型心绞痛的定义根据以下3个病史特征做出:
①在相对稳定的劳累相关性
心绞痛基础上出现逐渐增强的
心绞痛(更重、持续时间更长或更频繁)。
②新出现的
心绞痛,通常在1个月内,由很轻度的劳力活动即可引起
心绞痛。
③在静息和很轻度劳力时出现的
心绞痛。
在一些病人中,缺血性不
稳定型心绞痛发作与明显的诱发因素有关,例如
贫血、
感染、
甲状腺功能亢进或
心律失常。因此这种情况称为继发性不
稳定型心绞痛。
冠心病中除上述典型的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之外,心肌缺血所引起的缺血性胸痛尚有各种不同的表现类型, 有关心绞痛的分型命名不下十余种, 但其中除变异型心绞痛(Prinzmetal’s variant angina)具有短暂ST段抬高的特异的心电图变化而仍为临床所保留外,其他如恶化型心绞痛、卧位型心绞痛、静息心绞痛、梗死后心绞痛、混合性心绞痛等, 目前已趋向于统称之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这不仅是基于对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的深入认识,也表明了这类心绞痛患者临床上的不稳定性, 有进展至心肌梗死的高度危险性,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根据2000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不稳定性心绞痛是指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临床心绞痛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