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半个多世纪来
肾母细胞瘤的治疗效果取得了惊人的进步。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初期,由于外科手术的改进和放疗的配合,使生存率由20%左右提高到45%v50%,
放线菌素D的问世又提高了已有转移的
肿瘤的疗效。嗣后,多种
化疗药物的联合和长期应用使得?期和?期FH型的病例观察4年后,存活率达到90%以上。
肾母细胞瘤的治疗方案目前世界上大多是按照NWTS研究的结果而制订的。根据临床分期与病理类型所制订的治疗方案(表2)。
1.手术治疗 当发现肿块后,应该于24v48h内积极地完成各项必要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并做出明确的诊断。
肾母细胞瘤应在入院后2v3天内进行手术。若有合并其他疾病者,可酌情推迟手术时间,如伴有
高血压的
肾母细胞瘤患儿、偶见并发充血性
心力衰竭或
肺炎者。对有较广泛肺部转移而影响肺功能者应在术前先做放疗或
化疗。
对于巨大的
肿瘤需在术前做
化疗和放疗,使
肿瘤缩小,并可减少由手术时挤压而产生瘤细胞的扩散,手术时间的选择要根据
肿瘤对放疗和
化疗的敏感程度。
手术方法为在
气管插管麻醉下,一般采用经腹的上腹部越过中线的横切口,以免牵拉
肿瘤或转动
肿瘤而引起
肿瘤包膜的破裂和癌细胞的播散。对巨大
肿瘤也可做斜切口,必要时延长为胸-膈-腹切口,这对
肿瘤上极的暴露和首先结扎肾动、静脉带来方便。腹腔一经广泛暴露,就探查
肝脏和腹膜后
淋巴结是否被侵犯或有可疑的转移病灶,检查对侧
肾脏是否有
肿瘤同时存在。然后将升(降)结肠向内推移,并在其外侧切开后腹膜。原则上应该争取先结扎肾蒂血管,但并不强求。
手术治疗
肾母细胞瘤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将
肿瘤包括邻近—粘连―和可疑的组织及区域
淋巴结一并大块切除,为此,外科医生在手术时必须对从横膈至肠系膜下动脉间的
淋巴结加以密切注意。在肾蒂处理时应仔细检查静脉壁是否被
肿瘤浸润,静脉腔内有无
肿瘤块物,瘤栓是否长入下腔静脉,如有,可用下述方法处理:结扎肾动脉后,将
肿瘤累及的肾静脉及下腔静脉游离,暂时阻断肾静脉上、下的下腔静脉,越远越好,暂时阻断对侧肾静脉,切开下腔静脉并取出
肿瘤栓子,一般并无粘连,甚易取出,然后外考缝合下腔静脉。患肾静脉在进入下腔静脉处予以切离。还应注意
肿瘤栓子是否蔓延很远进入下腔静脉的肝段,甚至到达右心房,最近有人报道开胸后在体外循环下切开心房取出
肿瘤栓子的病例。
如
肿瘤浸润下腔静脉(在肾静脉下)并与之粘连而无法分离时,可将此段下腔静脉一并切去,而不致引起下肢的充血、
水肿。取除的
肿瘤栓子及血管壁均应做详细的病理检查。除肾上极
肿瘤外,如果
肾上腺外表正常,可不切除。
输尿管必须全部切除,因
肿瘤可在残留
输尿管中复发。
2.放疗
肾母细胞瘤对放疗相当敏感,但各个
肿瘤有所不同,可能与其细胞组织学类型有关。术前还是术后做放疗两种方法各有其赞成者。术前放疗可使
肿瘤缩小,而使外科手术较为方便和安全,可减少术中
肿瘤破裂和细胞种植的危险。此外,部分病例可免除术后放疗。然而,术前放疗可因诊断错误而照射良性肿物。术后放疗,主要对准瘤床和可疑区域,术后当天即可开始。
如果
肿瘤已破裂,整个腹腔应该给予
放射治疗。右侧
肿瘤患儿接受放射线治疗容易发生放射线性肝炎,在
放射治疗时宜将剂量减少而佐以
化学治疗。手术治疗加
放射治疗之外再加用
放线菌素D(dactinomycin)进行
化疗,存活率可达89%;已有转移的病儿存活率则只有15%。
长春新碱可与
放线菌素D合用。手术后要注意伤口愈合问题。要给予足够的营养以促进伤口愈合和体力恢复。治疗后应照胸片、检查血象及肾、肝功能,以监测疗效及观察有无毒性反应。治疗时间长短根据患儿年龄大小及
肿瘤的范围而定。
(1)
放线菌素D(AMD):术后当天开始应用,每天静脉注射15µg/kg,连续5天,总剂量75µg/kg,为1疗程。每次剂量不能超过500µg,如患儿耐受力差,剂量应小于15µg/kg,如每天给予10µg/kg,则需连续7天为1疗程,总量为70µg/kg。
(2)
长春新碱(VCR):术后当天开始,每周静脉注射1.5mg/m
2。1次剂量不能超过2mg/m
2。
(3)多柔比星(
阿霉素):术后第6周开始应用,每天静脉注射20mg/m
2,连续3天为1疗程,此后在第4.5月、7.5月、10.5月和13.5月重复注射。如需做全腹、全胸或胸腹部放疗者则上述剂量需减半使用。如仅放射局部腰区者则可用全量。
对于小于12个月或体重低于10kg的婴幼儿,上述药物的剂量应减半使用,否则毒性太大,对患儿不利。
在放疗和
化疗过程中对反应较著者应随时采取对症疗法:如退热、通便、镇静、鼻饲或静脉高营养等。在每个过程的第1,7,11和14天做血常规检查,包括
血小板计数,必要时随时输给新鲜血液。
4.转移
肿瘤的治疗 至少20%病例就诊时已有转移,其中80%为肺转移,由于
化疗的应用,再转移的病例大大减少。
(1)肺转移:
肾母细胞瘤肺转移大多为两肺多发性病灶,对放疗非常敏感,放疗剂量一般不超过20Gy,照射野应包括整个双肺,每周4v5次,在20天左右完成,并与
化疗同时进行,疗效显著。一侧或双侧肺单个转移病灶比较少见,在这种情况下,可做外科手术,肺局部楔形切除,然后放疗和
化疗。
(2)肝转移:较肺转移少见得多,除非长得较大显著的肿块,早期较小的病灶多不被发现。如果转移是局限于
肝脏一叶的单个病灶,可考虑做肝叶切除术。如果为播散性多个病灶的转移,只能做放疗,剂量为30Gy,辅以
化疗。近年文献报道肝转移治愈病例越来越多。
(3)骨转移:一般为多发性病灶,即使用大剂量
化疗和放疗,很少有被治愈的。但也有单一骨转移经
化疗和放疗治愈的报道。
(4)脑转移:非常罕见,单一转移脑瘤切除并辅以放疗是值得一试的,有治愈的报道。
近10余年来,已有不少学者在探讨和实践单侧
肾母细胞瘤手术时仅做
肿瘤摘除或半
肾切除术。在NWTS-?讨论中指出对FH病例必须继续努力减少
化疗和放疗的毒性,提高生活质量;对UH病例则是如何更加强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