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同其他
垂体腺瘤一样,无功能腺瘤的治疗方法有:外科治疗、
放射治疗和内科治疗。目前,仍以外科治疗为首选,手术效果不佳或术后复发者可加用
放射治疗,
肿瘤压迫症状不著者可试用内科治疗,如内科治疗效果不佳仍应采取手术治疗。
1.外科治疗 是否采用外科治疗常取决于
肿瘤的大小及临床表现。对于压迫症状较明显且瘤体较大者一般推荐外科治疗,成功的手术可有效地解除因
肿瘤占位效应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而且手术标本可做免疫细胞化学等检查,这对明确诊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对于无症状的微腺瘤则并不推荐手术治疗。一般认为,对于存在
视野缺损及神经症状者应尽早手术,以防止视交叉和
脑神经出现不可逆性损害。目前,多采取经蝶术式,此种术式约可使90%的病例
视野缺损获得改善,约60%的病例视力可完全恢复。经蝶手术最主要的并发症是垂体功能减退。据Arafah报道,术后GH缺乏、
甲状腺功能减退、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及性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分别为85%、35%、46%和65%。显然,术后垂体功能减退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术前,说明经蝶手术在恢复腺垂体功能方面是有效的。不过,经蝶手术在改善GH 缺乏方面并无很好的效果,原因可能是GH细胞一经损伤就很难恢复。
2.
放射治疗 手术切除不完全或术后复发者可作术后
放射治疗。有研究表明,术后采用
放射治疗者其复发率并不较术后不予
放射治疗者低,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病例选择上的不同。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术后
放射治疗对于提高无功能腺瘤的预后具有一定的意义。Katznelson等提出,经蝶手术后的第1年内应每6个月随访1次,以后的5年里应每年随访1次,再以后每2年随访1次,每次随访应做MRI及
视野检查,如有
肿瘤生长的证据应立即开始
放射治疗(或考虑再次经蝶手术)。常规
放射治疗的总剂量约为45Gy,每天剂量1.8Gy。
放射治疗主要的副作用为垂体功能减退。据Snyder等(1986)报道,
放射治疗4v5年后继发性
肾上腺、
甲状腺和性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分别为62%、39%和62%。因此,
放射治疗后应定期测定垂体激素及靶腺激素的水平。
3.内科治疗 无功能
垂体腺瘤的内科治疗近年取得不少进展,但仍然不能令人满意。目前用以治疗的药物主要有
生长抑素类似物和
多巴胺增强剂,GnRH激动剂及GnRH拮抗剂也曾试用于临床,但因效果不佳而未能广泛应用。
(1)
奥曲肽:研究表明,很多无功能
垂体腺瘤含有
生长抑素受体,这是长效
生长抑素类似物
奥曲肽治疗无功能
垂体腺瘤的基础。Katznelson等(1992年)用
奥曲肽治疗6例Ω亚单位腺瘤(100µg/次,皮下注射,2次/d),结果3例血清Ω亚单位水下降,平均下降50%,且其中2例瘤体有缩小。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病人瘤体虽有缩小但血清Ω亚单位水平并无显著下降,提示
奥曲肽具有独立的抗增生效应,这一效应不依赖于它对激素分泌的影响。
奥曲肽的疗效与
肿瘤的
生长抑素受体密度有关,
生长抑素受体密度越高则疗效越好。应该承认,对大多数无功能
垂体腺瘤来说,
奥曲肽并不能使其缩小,但这并不意味着
奥曲肽对无功能
垂体腺瘤无效,因为如不用
奥曲肽治疗这些
肿瘤将进一步增大。对于极少数起源于GH细胞的无功能腺瘤(即所谓亚临床GH细胞瘤)来说,
奥曲肽则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Liuzzi等总结了文献中92例用
奥曲肽治疗无功能
垂体腺瘤的报道,其中大多数
肿瘤体积无变化,只有10例(11%)显示瘤体缩小。极少数病人在
奥曲肽治疗后
肿瘤反而增大,目前认为,这主要是
肿瘤的自然病程决定的,
生长抑素受体-G蛋白-效应器偶联异常可能也是原因之一,受体-G蛋白-效应器耦联异常使得
奥曲肽不仅不降低瘤细胞内Ca
2 浓度,反而使其升高,从而促进瘤细胞的增生。
奥曲肽常用的剂量为150v600µg/d,但也有用至1200µg/d的,其疗程从数月到1年。
Bruin等(1992年)用1200µg/d的
奥曲肽治疗4例无功能腺瘤,结果发现,虽然这些病人的瘤体都没有缩小但却有3例的
视野缺损得到改善,而这3例中有1例并不能检出
生长抑素受体。这提示,
奥曲肽对
视网膜、视神经可能具有直接的作用。有研究表明,
奥曲肽可调节脑血管舒张功能,因而能使病人的
视野缺损得到改善。
(2)
多巴胺激动药:有少数无功能腺瘤起源于PRL细胞,从理论上说,
多巴胺激动药对这类
肿瘤具有较好的疗效。事实上,对于绝大多数起源于促性腺激素细胞的无功能腺瘤来说,
多巴胺激动药也具有治疗作用,因为这类
肿瘤中相当一部分也含有
多巴胺受体。
多巴胺激动药中目前应用较广的是
溴隐亭。20世纪80年代初的早期报道称,大剂量治疗可使绝大多数无功能腺瘤缩小,平均缩小34%。然而,以后的研究未能证实
溴隐亭对无功能腺瘤有如此好的效果。Liuzzi等(1996年)对
溴隐亭治疗无功能腺瘤的文献作了研究,发现大多数病人
肿瘤体积并无变化,只有约20%的病人瘤体有缩小。应该指出的是,即使对于那些治疗后
肿瘤大小无变化的病人来说
溴隐亭实际上也发挥了抑制
肿瘤生长的作用,因为假如没有使用
溴隐亭这些病人的
肿瘤将进一步增大。
溴隐亭的疗效与
多巴胺受体的数目有关,
多巴胺受体越多则疗效越好。
溴隐亭的疗效还与疗程有关,但与剂量关系不大。大剂量
溴隐亭(20mg/d甚至更高)并不能提高瘤体缩小的机会,但疗程长者(超过1年)瘤体缩小的比率则增加。
溴隐亭也可降低血促性腺激素及其亚单位的水平,这一作用也表现出时间依赖性。
溴隐亭还能降低无功能腺瘤患者血PRL水平,同PRL瘤相比
溴隐亭对无功能腺瘤的这一作用具有一定的特点:PRL瘤患者血PRL水平下降的同时伴随着瘤体的显著缩小,而无功能腺瘤患者少有瘤体的缩小。
溴隐亭的给药方法和不良反应同PRL瘤,如病人可以耐受,可较长时间给药。不过,如治疗1年仍然无效则不必继续用药。
既然无功能腺瘤也存在
多巴胺受体,何以
溴隐亭在缩小瘤体方面不像PRL瘤那样有效呢?原因可能是无功能腺瘤中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很少(常少于5%),而研究表明,分泌功能强的瘤细胞其
多巴胺受体较多,因此无功能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