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
1.一般治疗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以减轻全身
肌肉、
关节
疼痛。高热、出汗,宜补充足量的液体及注意电解质平衡,适当应用些镇痛剂和解热镇痛药,补充维生素。
咳嗽、咳痰,宜用祛痰止咳。常用
溴己新(必嗽平)8v16mg,3次/d;川贝枇杷露10m1,3次/d;
喷托维林(咳必清)25mg,3次/d;必要时可用
可待因0.03。
2.抗菌治疗 在急性期,为提高疗效,防止耐药,宜联合给药。
四环素每天2g,分4次口服,加
链霉素每天1g(耉年人750mg),分2次肌注。为减少复发,疗程常需较长。一般3周为1疗程。也有人主张多疗程治疗,即连用2v3个疗程,每疗程之间间隔5v7天。亦可用
磺胺甲噁唑/
甲氧苄啶(TMP-SMZ),成人每天2v3次口服,每次2片,加
链霉素每天1g,分2次肌注,或加
利福平,成人每天15mg/kg。晨间顿服,疗程共6周。1986年,WHO推荐选用
多西环素(强力霉素)加
利福平治疗
布氏菌病,疗程为6周。其他抗革兰阴性杆菌的抗生素如
庆大霉素、卡那霉索、
氨苄西林(氨苄
青霉素)、
红霉素、
氯霉素等亦有相当疗效。慢性期,抗菌药物仍有效,但
四环素疗程应延长至6周以上,
链霉素以4周为宜,在较长期用药中应密切注意药物的毒副反应,尤其是
氯霉素对骨髓的抑制作用。Ariza等采用
氧氟沙星400mg加
利福平600mg,口服,每天1次,持续用药6周,结果显示治疗有效率达97%v100%,1年复发率仅3.2%,除胃部不适占6.5%外,未见其他不良反应,且对患脊椎炎病人也获成功。由于喹诺酮类药物在胞内浓度较高,对胞内寄生的布氏菌属具有很强的抗菌作用。故目前认为喹诺酮类药物是治疗
布氏菌病很有前途的药物之一,应列为首选,并配合其他药物治疗。
3.菌苗治疗 一般用于慢性期。菌苗疗法的应用方法很多,静脉、肌内、皮下、皮内法均可采用。其中以静脉法疗效最好。菌苗疗法近期疗效较好,一般可达72%v75%,但远期疗效较差,一般仅20%v30%。为了减轻菌苗疗法的反应,有人倡用水解素或溶菌素疗法。此乃弱毒菌经水解或溶解制成。一般反应较轻,但可能引起肝损害,个别病人可出现神经性耳聋。
4.中药治疗 本病急性期多属湿热,治宜清热解毒、利湿活血,可采用解毒活血汤加减。慢性期主要表现为气滞血瘀和气虚、阴虚,治宜活血化瘀和扶正固本,如表现一般性
关节痛者,则可采用独活寄生汤加减。中药与菌苗合用可使菌苗反应明显减轻。
5.并发症的治疗 布氏菌性脑膜炎及心内膜炎在治疗上有其特殊之处,值得注意。
(1)布氏菌性脑膜炎:治疗时应考虑药物是否易于透过血脑屏障。到目前为止,对革兰阴性杆菌有效的抗生素中,以
磺胺、
氯霉素及
甲氧苄啶(TMP)透过最好。从临床治疗效果看,亦似以
氯霉素合用
链霉素效果较好。
磺胺甲噁唑/
甲氧苄啶(TMP-SMZ)也值得试用,但用量似宜偏大,疗程亦应较长。
(2)布氏菌性心内膜炎:病死率很高,许多药物的联合应用均告失败。包括
氯霉素、
青霉素、
链霉素、
磺胺、
四环素。仅Spink报告1例羊种患者应用
链霉素、
四环素及
利福平,合用主动脉瓣置换人工瓣膜而治愈。本病应用抗生素的时间必须很长,除临床症状消失,栓塞现象消失,血培养多次阴性之外,IgG抗体效价的明显下降,常揭示病原菌的彻底清除。
6.其他治疗 包括:
①为减轻中毒症状,改善全身状况,加速渗出吸收,故对严重毒血症,胸膜炎,心、脑等重要器官有并发症的患者,在有效的抗生素治疗的同时,短期使用
肾上腺皮质激素。一般给
泼尼松(强的松),每天30v40mg,分3v4次口服,连用3v5天。
②
左旋咪唑或特异性
转移因子,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③
理疗、针灸等局部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