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对急性肝衰的治疗强调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除加强支持和对症处理外,清除毒性物质,纠正代谢紊乱,阻止肝坏死,使
肝脏得以修复和再生。具体措施如下:
1.重症监护 患儿应住隔离病室,病室应消毒,专人护理。对已有?级以上脑病症状出现,或有大
出血、脑
水肿等危象的病人,最好予以监护,以便及时发现严重的心肺功能失常,挽救病人的生命。
2.一般治疗
(1)饮食:不能进食者,每天供给液量不超过1200ml/m
2;热量最好达40v60kcaL/(kg·d)。当病情好转时,饮食疗法按下述顺序逐渐改质、增量:
④白米粥。
⑤无蛋白质的半流质。
⑥低蛋白半流质。
⑦普通半流食。
饮食的改质、增量过程约需2周,速度不宜太快。当口服量不足以维持机体的液体和热量所需时,以静脉输液补充之。
(2)补钾:为防止低钾应给10%
氯化钾溶液口服,明显低钾者按每天2v4mmol/L补充,在数天内逐渐补足,禁食者给0.1%v0.3%含钾液静脉缓慢滴注。
肝性脑病病儿发生低钾血症的机会较多,但当合并有
消化道出血或肾功能衰竭时又呈高钾血症,故应配合心电图和血生化检查,及时准确供钾,是抢救肝性
昏迷的重要环节之一。
(3)纠正酸、碱中毒:对有酸中毒时应给
碳酸氢钠注射液,不用
乳酸钠注射液因其需经
肝脏代谢才能转变为HCO
3
-发挥作用;碱中毒时注意补钾,一般不需补充酸性溶液。
3.护肝治疗 病儿
昏迷期间热量来源主要靠静脉输入
葡萄糖液,热量较充足可减少机体本身组织蛋白分解,减少对
肝脏负担。
(1)输入
人血白蛋白:有利于肝细胞再生,并能提高血浆渗透压,减轻腹水,促进利尿,对防止和减轻脑
水肿、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都有益。
人血白蛋白又是良好载体,特别对胆红素的运转和代谢有利。一般每天或隔天输
人血白蛋白0.5v1g/kg,或输新鲜血浆25v100ml/d。
(2)三磷
腺苷(ATP):能供给能量和参与体内代谢,有助于肝细胞的代谢和新生,1v2次/d,每次20mg,肌注或静点。
(3)
葡醛内酯(肝泰乐,
葡萄糖醛酸内酯):能与肝内和肠内毒物结合成为无毒的
葡萄糖醛酸结合物由尿排出,每次50v100mg,1v2次/d,可口服、肌注或静点。
(4)维生素C:可促进肝细胞再生和肝糖原合成,还有解毒和促进代谢作用。其他维生素B族、脂溶性维生素A、D、K、E等均应适量补充,脂溶维生素以肌注为宜。
4.控制脑
水肿、降低颅内压 应及早采取脱水疗法,一般给20%
甘露醇,辅以利尿药及高张
葡萄糖液。有条件可行颅内压监护;进食或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服缓泻剂避免排便费力;保持呼吸道通畅和吸氧,必要时行
气管切开。
(1)降颅内压:控制脑
水肿,对于轻型患者亦可口服用药,常用有
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塞)、氨苯碟呤、
呋塞米(速尿)等。浓缩2倍血浆100v200ml或20%
人血白蛋白20v40ml静脉注射,亦有消除脑
水肿、降低颅内压的作用。
①静脉滴注20%
甘露醇,剂量为每次1v2g/kg,视病情而定,且肾功能不良病人也可应用。
③
呋塞米(速尿)20v40mg,肌注或静脉注射,1v2次/d。以上静脉给药,多用于重症患者。
(3)冬眠低温疗法。
(4)
巴比妥治疗:常用戊
巴比妥或
硫喷妥钠,初次剂量3v5mg/kg静脉滴注,颅内压回升时应增补2v3.5mg/kg。
(5)对症处理:
头痛者可用镇痛药,但禁用
吗啡、
哌替啶(杜冷丁)。癫病发作要给予抗
癫痫治疗。可同时应用头部降温和过度通气等。必要时脑脊液外引流。
5.降低
血氨 以往主张用抗生素—抑制肠道内细菌―,近年来一部分人主张—服用微生态制剂―,机制尚不明。
(1)限制蛋白质摄入:尤以动物蛋白,严重时应禁食。清洁肠道以减少氨的产生和吸收。可口服
新霉素,或
庆大霉素,
甲硝唑(灭滴灵)等,抑制肠道内细菌,以减少细菌分解蛋白质。
乳果糖(lactulose)在结肠分解为
乳酸和
醋酸,使肠道酸化阻碍氨的吸收,可口服或糖浆制剂灌肠。
乳酶生也可抑制肠道细菌生长。
(2)清洁灌肠:以清除肠道内积存的蛋白质或血液,用生理盐水灌肠后灌入食醋10v20ml(以等量盐水稀释)保留,可提高肠道酸性。
(3)促进
血氨排出:有
血氨增高者用
精氨酸,可将氨合成
尿素由肾排出,每天20v40ml,以
葡萄糖液稀释静滴,此药作用过程需有ATP和镁离子参加,故应同时使用。严重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