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格纳肉芽肿 ( Wegener's granulomatosis )
别名: 韦格纳肉芽肿;韦格内肉芽肿;Wegener granulomatosis;韦格纳肉芽肿病;Wegener肉芽肿;坏死性肉芽肿
解释 收起

概述:韦格纳(Wegener granulomatosis,WG)肉芽肿是一种临床表现复杂、预后不良的系统性坏死性血管炎疾病,其特征为全呼吸道都发生肉芽肿性病变,有系统性坏死性血管炎和肾小球-肾炎。Klinger(1931)首次报告一例,解剖为— 结节性多动脉炎的界限型―。Wegner于1936年报告3例,1939年又报告18例,并根据活检和尸检资料将本病命名为—鼻源性肉芽肿―,主要累及动脉和肾脏,命名为 韦格纳肉芽肿。至1950年Godman和Churg从病理学方面详细系统地阐述了本病。1973年Fauci和Wolff进一步观察了WG的治疗和预后。1973年,美国国立卫生院(NIH)的Fauci和Wolff报道了18例 韦格纳肉芽肿患者用激素加环磷酰胺治疗后得到缓解,标志着人们对 韦格纳肉芽肿的治疗进入新时期。1990年美国 风湿病学会(ACR)制定了 韦格纳肉芽肿的诊断标准。典型的 韦格纳肉芽肿三联征是指累及上呼吸道、肺及肾的病变,无肾脏受累者被称为局限性 韦格纳肉芽肿。
    韦格纳肉芽肿(Wegener’s granulomatosis,WG)是一种坏死性肉芽肿血管炎,病变累及全身小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上、下呼吸道及肾最常受累。
本病病因未明,其发病率为每年0.4/10万人,任何年龄均可发病,30~50岁多见,男女比1.6:1,早期病变有时只限于上呼吸道某一局部,常易误诊。



    韦格纳肉芽肿(Wegeners granulomatosis,WG)是一种坏死性肉芽肿性血管炎,属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累及小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偶尔累及大动脉,其病理以血管壁的炎症为特征,主要侵犯上、下呼吸道和肾脏,韦格纳肉芽肿通常以鼻黏膜和肺组织的局灶性肉芽肿性炎症为开始,继而进展为血管的弥漫性坏死性肉芽肿性炎症。临床常表现为鼻和鼻窦炎、肺病变和进行性肾功能衰竭。还可累及关节、眼、皮肤,亦可侵及心脏、神经系统及耳等。无肾脏受累者被称为局限性韦格纳肉芽肿。该未经治疗的韦格纳肉芽肿病死率可高达90%以上,经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后,韦格纳肉芽肿的预后明显改善。尽管该病有类似炎性过程,但尚无独立的致病因素,病因至今不明。

1 临床表现 展开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展开
3 流行病学 展开
4 实验检查 展开
5 辅助检查 展开
6 诊断要点 展开
7 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
8 预防 展开
9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10 并发症 展开
11 病程和预后 展开
12 诊断标准 展开
13 诊断依据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